2024年前10個月 四川以工代賑項目助超20萬名羣衆就地就業
原標題:去年前10月,四川以工代賑項目助20.11萬名羣衆就地就業(引題)
做大以工代賑項目紅利 用工崗位向脫貧戶傾斜(主題)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一共3萬多元!”去年底,羅俊領到務工勞務費33400元。
羅俊是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鎮五聖村人。去年4月底,總投資400萬元的五聖村以工代賑項目正式動工。作爲脫貧勞動力的羅俊,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山坪塘、溝渠、蓄水池整修和農村道路硬化等工程。
除了羅俊,五聖村還有11名脫貧勞動力參與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共獲得勞務報酬30餘萬元。五聖村黨委副書記汪小明介紹,項目實施之前,當地就明確“用工崗位儘量向脫貧戶傾斜”原則,優先僱傭無法外出務工的當地脫貧勞動力。
2024年,四川把以工代賑作爲脫貧勞動力就地就業增收的重要抓手。省發展改革委以工代賑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明確項目實施期間勞務需求就近就地解決的導向。僅去年前10個月,全省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吸納20.11萬名當地羣衆就地務工,同比增長55%。其間,共發放勞務報酬15.41億元、同比增長29%。
除了增加脫貧戶勞務收入,四川以工代賑項目更多考慮的是與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
“看行情,分紅少不了。”說起採摘的黃芪和石斛,廣元市青川縣房石鎮大石壩社區居民賈崇珍算了一筆賬:預計2024年村裡的藥材畝產值在6000元以上。
分紅的來源,是青川縣凌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爲2023年大石壩社區藉助中央財政以工代賑項目,完成全村200餘畝土地平整、灌溉設施配套。大石壩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劉國遠說,項目實施期間,當地就找來農技人員,對土質和氣候等自然條件進行了研判,“技術員認爲我們這裡適合搞中藥材種植。”去年初,中央財政以工代賑項目完成後,該社區通過整理土地,實現“集中連片、宜機作業、能排能灌”。這一改善成功吸引本村返鄉創業農民工蘇榮的投資。蘇榮流轉土地600畝,註冊成立青川縣凌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同時,大石壩社區將中央財政以工代賑項目摺合成經營性資產量化入股。
“這個項目最大的意義,是爲大石壩社區產業發展和農村集體經濟壯大提供了可能。”青川縣發展和改革局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劉堂鋒介紹,青川縣凌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中,有10%的股權屬於村集體。在此基礎上,明確青川縣凌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以“就業務工+技能培訓+資產折股量化分紅”模式運行。
具體來說,合作社成立的前5年,大石壩社區村集體經濟將保底分紅2萬元;第六至十年按“622”(投資人60%、集體經濟20%、農戶20%)分紅。15年後,合作社種植基地將退還農戶,青川縣凌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建立公司,轉型做中藥材精深加工,定向收購農戶種植的中藥材。
“預計2024年我的收入能超過3萬元。”大石壩社區脫貧戶袁熙夏表示,現在他通過爲合作社務工、土地流轉和村集體經濟分紅所獲得的收入,比出去打工賺得多。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