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讀| “併購六條”, 劍指“不溫不火”癥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逐漸回暖的併購重組市場,再添“一把火”。

9月24日晚間,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併購六條”),進一步優化重組審覈程序,提高重組審覈效率,活躍併購重組市場。

滬深交易所很快跟進,擬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覈規則》,並公開徵求意見,明確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以及運作規範、市值超過100億元且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連續2年爲A的優質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適用簡易審覈程序。

對於符合簡易審覈程序條件的重組交易,交易所基於中介機構的核查意見,在2個工作日內受理,受理後5個工作日內出具審覈意見。交易所重組審覈機構不進行審覈問詢,無需就本次交易提交併購重組委員會審議。

“證監會發布的關於促進併購重組的六條措施,政策導向明確,支持併購重組市場的態度和決心明晰,爲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政策預期;具體措施有力,能夠直接降低併購重組的成本和難度,激發市場活力;市場反響積極,預計併購重組案例數量和金額均會有所增加。”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本報記者表示。

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市場政策暖風頻吹,尤其是在 2023 年827新政後,不少擬 IPO 企業轉道被併購,市場對於併購重組的熱情有所提升,出現了不少代表性案例。但從整體情況來看,出於審慎性考慮,重組市場回暖的力度並不算大。

截至9月24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併購重組新受理企業共有11家,其中深證主板有4家,創業板有3家,上證主板和科創板各有2家。 同期,則有 11單併購重組項目終止,1 單被否。

同期,上會審覈的企業共計9家,其中上證主板審覈3家,2家獲通過,科創板審覈2家,均獲通過;深證主板審覈1家,創業板審覈3家,均獲通過。

而2023年全年,滬深交易所合計則有26家次企業重大資產重組上會(重慶百貨暫緩審議後再次上會獲得通過,合併計算爲1家次),25家次獲通過。2024 年前三季度(截至 9 月 24 日)上會企業數量不及去年全年的35%。

不過,近年來非許可類併購重組(包括現金重大和現金非重大的案例)的佔比在不斷上升,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傾向於現金收購資產、分步收購資產等模式,從新增的重大重組事件來看,今年重組市場企穩上升。

wind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合計有153家企業更新重大重組進展,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85家,並超過了2022年、2023年全年,但相較於2019年同期的163單仍有增長空間。

眼下,監管層持續加大改革力度,重組交易效率進一步提升,有望帶動重組市場快速回暖。

支持新質生產力方向的跨行業併購

從具體措施來看,併購六條明確指出,要“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

證監會將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進行併購重組,包括開展基於轉型升級等目標的跨行業併購、有助於補鏈強鏈和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未盈利資產收購,以及支持“兩創”板塊公司併購產業鏈上下游資產等,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聚集。

田利輝認爲,跨行業併購有助於企業突破行業壁壘,獲取新技術、新市場和新資源,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開展基於轉型升級等目標的跨行業併購’,這體現了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的政策導向。”

在其看來,跨行業併購將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加速產業升級步伐,提升整個經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跨行業併購案例的增加將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交易量;通過併購重組,企業可以更有效地整合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心,鼓勵“跨界併購”或讓“盲目跨界者”鑽空子,帶來市場風險。同時大量參與者涌入可能推高標的資產估值,打壓產業投資者的併購熱情。

滬上一名資深的併購業務負責人對記者指出:“(監管層)支持跨行業併購有一個前提,即目的是推動企業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未來監管層可能會在這一方向上進一步明確’跨行業併購’的標準或細則。”

事實上,併購六條明確強調,要“支持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需求開展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併購,加快向新質生產力轉型步伐。”

這也就意味着,盲目的跨界併購等行爲,仍然是不被支持與認可的。

此外,聚焦於併購炒作、保殼等亂象,監管層也保持了“從嚴打擊”的風格,強調將“嚴格監管’忽悠式’重組,從嚴懲治併購重組中的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爲,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爲,維護併購重組市場秩序,有力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激發私募機構投資熱情

爲了進一步活躍併購重組市場,監管層還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鼓勵私募機構參與併購重組交易,便利相關機構投資人的退出。

“併購六條”指出,對私募投資基金投資期限與重組取得股份的鎖定期限實施“反向掛鉤”,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同時也支持私募投資基金以促進產業整合爲目的依法收購上市公司。

“鎖定期’反向掛鉤’是指私募投資基金在參與併購重組時,其持有的股份鎖定期與某些條件相關聯,比如併購重組後的業績表現、整合效果等,如果併購重組後企業表現良好,私募投資基金的股份鎖定期可能會相應縮短;反之,則可能延長。”田利輝說道。

在其看來,鎖定期“反向掛鉤”的安排降低了私募投資基金在參與併購重組時的風險擔憂,因爲表現良好的企業可以縮短其股份鎖定期,提高其資金利用效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末,存續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共有1.23萬家,管理的基金數量達5.5萬隻,管理的基金規模超14萬億元。

縱觀上市公司成長史,往往離不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長期支持。清科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市中企中獲得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的企業數量佔比達66.9%。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措施有望激發私募機構投資人蔘與併購重組的熱情,也爲企業實施併購整合、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這種安排也有助於引導私募機構從長期視角看待併購重組項目,更加註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價值創造,而非短期的股價波動和套現機會。此外,這也有助於優化併購重組市場環境,提高併購重組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田利輝進一步說道。

除此之外,監管層在提升監管包容度、豐富重組交易工具上,也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證監會表示,將充分發揮市場在價格發現和競爭磋商中的作用,支持交易雙方以資產基礎法、收益法、市場法等多元化的評估方法爲基礎協商確定交易作價。上市公司向第三方購買資產的,交易雙方可以自主協商是否設置承諾安排。順應產業發展規律,適當提高對併購重組形成的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的包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