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部門聯合發文 鼓勵金融機構精準對接養老機構融資需求 在風險可控下創新金融產品

近期,民政部等2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對養老服務消費工作作出全面系統安排。這是繼年初“國辦1號文”後,圍繞激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活力,大力發展銀髮經濟等重要內容,明確措施清單及責任部委,加速推動政策落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若干措施》在多處提到了金融行業及機構在支持養老方面的舉措,包括適老化改造、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等。有業內人士認爲,養老金融產品是滿足各類養老需求的重要載體。各類金融機構應立足主責主業,發揮各自專長,創新產品服務,實現錯位發展,滿足客戶個性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產品服務端:鼓勵保險機構開發老年特色保險產品

《若干措施》對於金融機構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產業投資端和產品服務端。在產品服務端,《若干措施》要求保險機構完善相關政策規定,發展老年旅遊保險業務;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鼓勵金融機構在營業網點設置老年人辦理業務“綠色通道”,推動金融服務終端適老化改造,保留現金、存摺等傳統服務方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在投資端還是產品服務端,其實金融機構都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以適老化改造爲例,當前無論銀行還是保險機構,其在官網和App端都加入了“老年版”模式,方便老年人瀏覽和線上辦理業務。此外,還有一些銀行網點在大堂設置了一些服務老年人的設施。

而跟養老有着天然結合的保險業更是通過多渠道參與到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中。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保險機構建設養老社區項目(包括在建和建成)129個,而2022年底爲105個。可以明顯看到,這一數據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

“保險業需要深入佈局養老服務領域,通過醫養結合、社區養老等多種服務形式,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近年來,泰康等企業通過持續加大對大健康和養老產業的投資,不僅滿足了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也爲推進健康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昇撰文指出,保險業自誕生以來,始終擔負着“互助共濟、風險共擔”的使命,這與金融服務的人民性天然契合。壽險業在探索養老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業務的增長與創新,更要積極承擔起服務社會、推動進步的責任。

投資端: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下創新金融產品

在投資端,《若干措施》指出,提升金融支持養老服務質效,鼓勵支持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擔保、基金等金融機構精準對接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老年用品租賃、適老化改造等融資需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支持養老設施納入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發行範圍。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着力加大普惠養老服務供給。

記者注意到,隨着銀髮經濟的到來,已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到養老產業的投資和發展過程中,這些金融機構尤其以險資最爲積極。

以中國人壽爲例,其先後發起設立了總規模500億元的大健康基金,重點投資創新藥醫療裝備、公共衛生安全等行業領軍企業。此外,中國人壽還發起設立了200億元的大養老基金,正在26個重點城市開展養老佈局。2024年,中國人壽還發起設立了100億元的銀髮產業基金,聚焦銀色經濟開展養老產業生態投資。

“無論是從中國保險業自身發展要求,還是從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保險資金投資醫養健產業、保險和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都將是一個長期趨勢。”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曹德雲在公開活動上表示,首先,隨着人們醫療和健康需求逐漸凸顯,政策導向進一步強化,醫養健產業將在較長時間內成爲險資重要的重資產佈局方向;其次,在佈局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健康和保險的深度融合將重塑兩大板塊商業模式;第三,智慧醫療將成爲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險資要重點關注。

曹德雲也表示,保險資金投資醫療養老健康產業,在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提供上,要堅持“八性”原則,即普惠性、實用性、適用性、專業性、持續性、統籌性、慈善性、智慧性,以確保養老醫療健康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夠匹配社會公衆的傳統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滿足不同層次人羣的現實需要,並提高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可複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