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未見 屏東乳羊場檢出布氏桿菌
相隔30多年,國內乳羊檢出人畜共通的布氏桿菌,人類感染機會低,但較難診斷。圖爲小朋友喂小羊喝奶。(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相隔30多年,國內乳羊檢出人畜共通的布氏桿菌。農業部防檢署表示,屏東縣九如鄉乳羊場檢出3頭乳羊確診布氏桿菌,屏東縣動物防疫所立即撲殺病羊,並進行全場清潔消毒,由於羊場未對外開放,社區傳播風險低。專家分析,布氏桿菌人類感染機會低,但較難診斷,仍有致死風險,不過,國內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民衆可安心飲用羊奶。
防檢署指出,我國每年定期檢測牛場554場、羊場185場,此次爲例行定期檢測發現,但屬個案發生,目前感染源還在釐清調查當中。
病羊羊場飼主表示,這是他自己的小型養羊場,沒有請工人飼養,10多年都是自己人在養,飼養模式也幾乎沒有改變過,今年例行性檢驗前,所有羊只都沒有出現異狀,也沒有發生不明原因流產的狀況,連3只確診的羊只在外觀上也很正常,對於羊只會感染到布氏桿菌,感到很驚訝。
布氏桿菌病屬我國《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乙類動物傳染病,在羊只臨牀症狀不明顯,主要會引起生殖器官與胎膜發炎、流產、不孕及睾丸炎等。防檢署副署長徐榮彬表示,爲防堵疫病傳播,該場其餘動物每6周採血檢驗1次,需連續3次檢驗全場動物均爲陰性,才能恢復爲每年篩檢1次。
疾管署9日接獲防檢署通知後,衛生單位已完成該羊場工作人員造冊,4人平日工作皆有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目前健康狀況無異常,將持續監測其健康狀況。由於該羊場未對外開放擠乳,亦不開放民衆觀光遊玩,評估對社區民衆尚無傳播風險。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2011年曾發生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在非洲、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感染,因此於2012年將布氏桿菌納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之後僅2015年發生1例印尼移入個案,迄今無本土病例。
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人類感染布氏桿菌機會低,好發於接觸動物的禽畜業者,且不容易人傳人,但診斷困難。人類感染常見症狀如發燒、全身痠痛、頭痛及倦怠,較難和其他感染區別,如果沒有正確診斷,未使用適當的抗生素,不僅治療效果不佳,還有致死風險。
疾管署呼籲,民衆旅遊時請勿生食動物肉品或飲用未經殺菌的奶類製品,畜牧場、實驗室、屠宰場或肉類包裝場工作人員及獸醫師,工作時應正確佩戴口罩、手套、圍裙、護目鏡等防護裝備;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