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一週年/學者:大陸政策力度只會加強 不會減少

大陸國臺辦去年發佈中央層級的31條惠臺政策。(圖/CFP)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大陸國臺辦推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31條滿週年,相關惠臺措施在兩岸引起迴響,展望今年政策走向,大陸學者認爲,在框架逐步建立後,今年將是關鍵的落實、驗收期,但可以認識到的是,未來政策力度「只會加強,不會減少」。

整理去年全年大陸對臺三件大事,包括2月28日推出「惠臺31條」,促使各地方政府陸續提出具體的落實辦法,以及8月5日金門福建兩地通水、9月1日開放在陸臺胞申領居住證等動作不少。在今年初《習五條》發表後,各界亦關注今年陸方對臺政策走向。

▲除發佈惠臺措施外,大陸也開放臺灣同胞申領居住證,推進同等待遇。(圖/翻攝自中國臺灣網)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關係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說,今年下半年臺灣預計將壟罩在大選的氛圍中,對兩岸關係是很大的變數,站在大陸方面角度,不希望影響臺灣的政局,可能更加謹慎。在此之下,是否有大動作還要觀察,但促進人民交流、經貿合作的大勢仍會持續,也會有些補強的可能。

包承柯認爲,「現在反而更要聽臺灣年輕人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同等待遇的推進方向也會加強」。他舉例,近年不少前來福建、廈門、上海等地就業創業的臺胞剛剛過來,生活狀況逐步調整後,家屬也可能過來,措施中包括支持臺胞在陸居住生活、協助安排子女就學等,都需進一步的落實。

▲廈門高崎機場推出惠臺服務,持臺胞證可直接備案走自助通關。(圖/記者蔡紹堅攝)

此外,包承柯表示,今年的惠臺政策走向,可能也會針對發生的問題做出一些總結,討論哪些要走得更好、哪些需要補強,但相信針對加強兩岸人民的交流、對臺青的優惠臺商的照顧都是始終存在的,「只會加強,不會減少」。

包承柯也強調,陸方並不希望影響臺灣的政局,但對「解決兩岸民間心理距離」上,政策是始終持續的,不會因爲最後臺灣同胞投票給哪個黨派,就「多一點、少一點」。

因此包承柯指出,諸如過去兩岸之間推動的23條協議、ECFA等,都是在建立框架,31條也是一個延續,而今後拉近兩岸民衆的心理距離,將是陸方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在今年中,可望透過城市交流、人民來往、青創基地建設推進並落實,並在兩、三年後回看時,取得顯著的成效。

▼大陸惠臺APP「31條來了」今年2月27日發佈。(圖/ETtoday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