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超商、5大餐飲罕見結盟!全家如何突破心魔 揪競業拚循環杯大聯盟
「這次串聯,證明了同行不是冤家!」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右5)強調。這些業者們都是各領域一方之霸,如今竟爲了循環杯集結,成爲合作伙伴。(攝影・郭涵羚)
什麼樣的組織,可以令向來王不見王的全家、萊爾富與OK三大超商業者,跟頂呱呱、Q Burger、cama café、鮮茶道等乍看毫不相干的連鎖餐飲業者,都願意點頭參與,甚至放下競品身分,公開出席表達支持?
答案是:4月17日正式成立的「永續循環杯大聯盟」!顧名思義,聯盟成員們橫跨了不同產業與品牌,共同目標是推動一款可回收清洗、重複使用約1千次的循環杯,用以取代常見的紙杯和塑膠杯。
這些參與業者的旗下門市,不僅會逐步開放消費者免費借、還循環杯,更可以彼此互通。例如,你在鮮茶道買的冰綠茶,可將杯子歸還給頂呱呱;早上喝完一杯Q Burger奶茶,沿途經過萊爾富,也能把杯子交由店員收回。
所有業者合計,參與門市將近600間、年底前更上看700間門市,一躍而成臺灣借還點最多、服務範圍最廣的循環杯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在背後促成這個史上最罕見聯盟的,竟不是政府,而是參與者之一的全家便利商店,以及循環杯供應商—成軍至今不到3年的環海淨塑,它們如何分進合擊,將幾乎不可能的抱團任務化爲可能?
想讓消費者「願意行動」
全家、循環杯新創聯手出擊
這段旅程的起點,要從全家說起。它早在2018年,爲了更理解年輕世代的消費者重視什麼、對超商的期待爲何,就曾委託企管名師李吉仁,做了一系列焦點團體訪談。
「我印象很深,研究做出來,年輕人(對品牌的期待)除了快、行動化、線上化這些之外,還有一項叫作『價值』,」全家總經理薛東都接受商周獨家專訪時回憶,這也成爲他們陸續推出減少剩食的友善食光、減少食品添加物的Clean Label潔淨標章等專案的主因。
去年,環保署發佈新規定:爲逐步減塑,自2023年元旦開始,全臺超商與連鎖速食店業者,必須有5%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業者們對這項KPI如臨大敵,而薛東都煩惱的,卻是另一件事。
「其實,我們前一年就在桃園市、臺中市政府附近測試過(循環杯)了,老實說成效平平,因爲很不方便啊!」他直言,關鍵在於當時只有單一門市投入,等於消費者喝完了飲料,還得隨身帶着空杯子跑來跑去,直到路過原店才能歸還,使用門檻極高。
但他們也發現一個好消息—自從推出「自備環保杯折價5元」後,願意自備杯子來買咖啡的消費者,比率已從6%提高到20%。
兩件事情加總,讓薛東都得出結論:「剩下那80%用紙杯的人,未必沒有環保意識,很有可能只是嫌麻煩。那要怎樣減少麻煩?單打獨鬥太慢了,找朋友一起加入最快!」
有趣的是,差不多的時間點,遠在桃園龜山的環海淨塑,也有類似發現。
這間新創公司,是由一位塑膠產業出身的董事長所成立。起初以販售永續材質的保鮮盒和餐具爲主,但推廣了幾年,他們發現願意購買這類商品的人,始終只佔總體消費者約20%,「要怎樣擴大到另外80%的人?從企業端開始的循環杯服務,就是第一步!」環海淨塑策略規畫經理湯誠說。
懷抱着不同目標的雙方,因爲理念一致,在搭上線後迅速達成共識。去年4月,全家開幕4千店時導入循環杯,就是它們克服諸多難題後的首次合作。
它們克服種種難題,過程所想的都是:怎麼樣讓消費者「願意」?
湯誠回憶,光循環杯的外觀就一修再修,例如杯身要有波紋和特殊刻痕,才能避免熱咖啡燙手,清洗時也更容易。
連借杯子要不要押金,也是學問。考量到收錢或綁信用卡,都可能影響消費者意願,它們決定放棄。目前僅須以Line掃描QR Code即可免費租借,後續輔以簡訊、電話提醒。
而如何回收用過的循環杯,更歷經多次討論。在零售業,這個由門市回收物資的環節稱爲「逆物流」,原先是環海負責,但考量到超商店數太多,雙方達成共識,門市將杯子蒐集到一定數量後,直接用全家逆物流退回倉庫,環海車隊再到倉庫收取,清洗後,也由倉庫發貨配送至各門市。流程跑順之後,環海比照同樣的合作模式,先後與萊爾富、OK超商展開合作。
放下面子主動找供應商加入
3個月集結5大餐飲品牌
但,爲了讓消費者走到哪都方便借還,它們勢必要邀請更多品牌和業種共同加入。該怎麼做?
最初,也是最大的難關是:打破心魔。
「我們大概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一起到處拜訪!」負責該專案的全家生鮮現做調理部部長林鴻成笑道。長達近百天,他、湯誠與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採樺3人展開揪團之旅。
這對全家來說,是一種放下面子的忐忑。
「老實說,全家從來沒有主動做過這種事,一開始真的很緊張,」吳採樺回憶。身爲超商老二兼強勢品牌,過去向來都是供應商主動找上門合作,這次卻得突破心魔,踏出第一步。甚至這次的合作伙伴之一鮮茶道,過去是他們的供應商,這次雙方主客關係還得互換。
意外的是,他們準備了一份長達20多頁的紮實簡報,卻往往纔講沒幾頁,老闆們就揮手喊停,例如Q Burger董事長鄭瑞賓就直接拋出一句:「好,我們要怎麼加入?」
「其實我們很早就想做這件事了,只是規模太小,170多間店,推動起來成本會相對變很高,」cama café董事長何炳霖分析,一個紙杯平均兩元,假設換成循環杯,從租借、逆物流到委外清洗,成本至少高出4到5倍,「大家透過聯盟一起做,可產生規模經濟。很難一步到位,但總是一個開始!」
3個月內,共有5個餐飲品牌同意加入聯盟。但是,這批新夥伴有早餐店、咖啡店、手搖飲與餐飲,從銷售模式到需求,都和超商大相逕庭。
對此,全家和環海再次聯手,將每個業態不同的「卡關點」一一擊破。
靠每人多付出一小步推動
一一破解物流、規格等問題
卡關點一,是餐飲業者以進貨爲主,極少退貨,根本沒有逆物流可用。待清洗的杯子回不了倉庫,環海也不可能一家家收取,怎麼辦?
答案竟是:回頭盤點自身的跨部門資源。
「磨合了好久,纔想到全家的收貨通剛好適合!」林鴻成笑道。這個服務,原本隸屬於數位金融部門,原意是讓做電商生意的小賣家們寄貨,只要有一定的量,附近的全家店員還可以到府收件。如今,假設某一間cama門市有30個用過的循環杯,也可直接請附近的全家店員來收,再寄送到環海清洗廠附近的全家。
過去,它們從沒想過,一個重新盤點跨部門資源的行動,就解決了大難題。此舉也形同挹注收貨通業績,達成雙贏。
卡關點二,是杯型不合。目前的循環杯規格,統一都是480cc的咖啡杯大小,「但我們手搖飲最常見的規格是700cc,杯口用熱封膜,等於現在的設計不符合需求,」鮮茶道總經理陳美燕透露。
對此,它們兵分三路,三方都多付出一小步,解決難關。
鮮茶道依舊加入聯盟,但先以販售較小杯的飲品爲主;環海接獲需求,正努力開發容量700cc、且杯身呈半透明的循環杯;而全家則在薛東都同意下,直接免費授權自家杯蓋,供它們印上logo使用,解決無法熱封膜的問題。
卡關點三,是租借系統建置。「如果每家都掛在自家App下面,至少得花上好幾年才能串聯!」湯誠透露,業者們早早就有共識,儘管大家都希望豐富自家會員資料,但爲大局着想,系統還是掛在身爲第三方的環海旗下,擴展起來最快。
萬事俱備後,最後一關是:如何行銷宣傳,才能堆疊出一個聯盟集結的氣勢,又能彰顯各品牌特色?
這件事,最終由負責揪團的全家讓利,自掏腰包解決—他們斥資300萬元,找來環保倡議團體RE-THINK,做了一系列漫畫文宣,並直接將原始檔開放給所有聯盟成員,供大家自行修改logo和標準色。
不僅如此,爲打破超商同業間的競業藩籬,除了環海先遞出聯盟訊息,薛東都更特意在一次的公開場合,當面邀請OK超商總經理魏國志,與萊爾富資深經理彭傳璋。他的問法也簡單明瞭:既然法規定下了,大家都有這個5%的壓力,要不要一起努力試試看?
「循環杯本就是長期要發展的事,我們就共襄盛舉!」魏國志告訴商周。最終,萊爾富與OK都點頭加入。
聊到這裡,我們不免好奇:相較於本身就是供應商的環海,全家不過是響應通路之一,爲何需要如此出錢又出力?
薛東都坦言,除了提高年輕人重視的價值感、讓循環杯KPI超前之外,還有3個重要原因:
首先,提升便利性。「不能強迫消費者在環保和方便之間2選1!」他強調,唯有越多通路參與行動,循環杯的借還點越多,才越有機會滾動出正循環,當初友善食光和Clean Label能做起來,也是同樣邏輯。
其次,提升知名度。比起全家自己大聲疾呼,一間間門市慢慢拓點,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抱團合作,聲量更能快速擴張。
最後,是提升到店頻率,也就是俗稱的「換粉」。他舉例,一名cama café的消費者喝完了咖啡,拿着杯子到全家歸還,也許可以順便繳費,或買些小東西。人流對實體零售依舊是關鍵,「現在做這件事是『志業』,談賺錢還太早,但也許哪一天,志業也可能變成『事業』!」
記者會中,各通路集結,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要觀察這個全新形態的合作,消費者究竟是否埋單。正循環能否順利啓動仍是未知數,但對這3大超商、5大餐飲品牌而言,這份突破「單打獨鬥」心魔,首次與競品和異業結盟的嘗試,已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商業週刊18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