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1次大便和1天3次大便,哪個纔是大腸癌?哪些異常要警惕?
侯先生今年72歲,平常無肉不歡,幾乎每頓飯都得有肉,不然就覺得食之無味。由於總喜歡吃肉,又不愛吃蔬菜,他平常上廁所很不規律。
不過由於沒有其他不適症狀,自己也就沒放在心上,後來由於頻繁跑廁所、腹痛等,纔到了醫院就診,結果被查出腸癌,幸好還在早中期。
好在經過積極治療,侯先生術後恢復的不錯,撿回一條命的侯先生在之後的生活中也養成了健康飲食、規律排便的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排便習慣,有人認爲每天排便的人更健康,相反幾天排一次便的人就不健康,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3天1次大便和1天3次大便,哪個纔是大腸癌?
腸癌即大腸癌,也就是結直腸癌。
我國腸癌患者正在不斷增加,每年有37萬以上的新增腸癌患者,死於腸癌的患者超過19萬人,即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腸癌。腸癌患者還有個特點是年輕化,我國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都不到50週歲。
復旦大學醫學博士汪小歡介紹:腸癌的致病因素有飲食習慣、年齡、缺乏運動、抽菸酗酒、肥胖、久坐不動等。
那三天一次大便和一天三次大便到底哪個正常呢?
浙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助理周鋒副主任醫師表示:一般一天排便一兩次是最好的,但可能受體質、生活習慣、飲食等因素影響,有些人排便次數不同,一般只要沒有便血、排便困難、拉稀等症狀,那一天三次大便或三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長期一週排便次數低於三次或一天排便次數大於三次,或者沒有糞便,只有黏液血液,同時伴有便不盡、腹瀉與便秘交替、大便形狀異常等情況時,要小心腸癌作祟!
二、上廁所時發現4個怪象,儘早做下腸鏡
腸癌的發生與不健康的行爲有關,浙江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醫師王實指出:長期大量吃肉、長期久坐不動及長期吸菸喝酒等行爲,都會加速腸道的癌變。
排便如果出現這四種異常,要警惕腸癌來臨!
1、排便規律改變
原先好端端的排便規律出現了異常改變,或者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現象,要警惕腸道病變。
2、便意頻繁、便不盡
腸道出現腫瘤後,腸道黏膜受到腫瘤的反覆刺激,會導致便意頻繁,甚至有便不盡的感覺,這個時候要警惕腸癌作祟。
3、便便形狀改變
一般正常便便是圓柱形的,如果好端端的大便形狀出現異常,有變細、溝槽、扁條狀改變,要小心腸道腫瘤所致。
4、便中帶血
這裡的便血要與痔瘡出血區分開,腸癌所致的便血一般是膿血或黑便,痔瘡則是鮮紅色的血便。
據《健康中國行動2022工作要點》指出:腸癌是能夠通過早期篩查來預防的,從癌前病變發展到腸癌,需要經過5—10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內能發現治療的話,就能大大提高治癒率。
另外,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SEER數據顯示:早期腸癌五年生存率高達90.6%,而晚期腸癌五年生存率只有14.7%。
一般篩查腸癌可通過下面這三種途徑!
腸鏡檢查:腸鏡檢查能夠準確查出有無腸癌,一般腸鏡檢查結果正常的,五年內就無需再次進行腸鏡檢查了。
糞便隱血篩查:《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建議,每年要進行一次糞便隱血篩查,能夠監察處糞便表面的血液量,判斷腸道疾病出血量,來排查腸道疾病。
基因檢測:多靶點基因檢測價格有點貴,但篩查準確度還是很高的。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提醒:45歲以上的人羣,即便沒有症狀也要做好定期腸癌篩查。
三、預防腸癌有方法,做好五點很重要
據《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指出,70%的散發性腸癌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其中66%—78%的腸癌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避免。
腸癌的預防大於治療,建議平常要做到下面幾點!
戒菸戒酒:吸菸、喝酒是腸癌的高危因素,還與其他多種癌症有關,因此爲了預防腸癌,要儘早戒菸戒酒。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牛肉、豬肉、羊肉攝入過多,或者烤肉、燻肉、煎炸肉類吃多了,會導致腸癌風險增加,儘量要少吃。
適當運動: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天適當運動能降低7%的腸癌風險,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控制體重:有研究發現:成年人體重每增加五千克,就會導致腸癌等多種癌症風險增加。
多補充膳食纖維:研究發現,飲食上多補充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的蠕動,減少腸道疾病風險,建議飲食上要粗細搭配,做到飲食營養均衡全面。
我國腸癌高發,多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腸癌的預防大於治療,爲了預防腸癌要儘早戒菸戒酒,適當運動,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飲食上注意粗細搭配,45歲以上的無症狀人羣及高危人羣要做好腸鏡篩查。
參考資料:
[1]《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這種病!身體出現這些信號一定要注意…》.科普中國.2019年07月18日
[2]《上廁所會出現這4個異常,一定要及時檢查……》.浙江省腫瘤醫院.2024年02月26日
[3]《“我女兒才30歲啊!”女兒確診腸癌,媽媽痛哭,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健康時報.2020年10月02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