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好發下背痛 2招緩解

下背痛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醫師建議患者日常透過規律運動、改善姿勢,來緩解及根治疼痛。(李念庭攝)

下背痛是現代人常見困擾,據統計,每人一生中有40%機率出現下背痛,尤其好發於40歲以上男女。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良俊說明,下背痛又以「非特異性下背痛」爲大宗,建議患者日常中,應建立運動習慣並改善不良姿勢,才能根治並預防下背痛復發。

歐陽良俊表示,特異性下背痛是由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感染等特定疾病引起下背痛;非特異性下背痛則沒有特定成因,可能受患者生理、心理、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長時間站立、搬重物、頻繁彎腰、姿勢不良者皆爲高危險羣,肥胖者、吸菸、心理壓力大、焦慮憂鬱者,也可能出現下背痛困擾。

非特異性下背痛大多會在發作後6周內逐漸好轉,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爲身體活動少、疼痛範圍大、疼痛強度高、疼痛時間久,或伴隨憂鬱、焦慮,導致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成爲慢性下背痛。

歐陽良俊說明,非特異性下背痛治療方式,以「建立運動習慣」和「維持良好姿勢」爲主,能根治並預防復發。研究顯示,維持一定活動量有助於更快擺脫疼痛,患者應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適度運動,但若平時容易胸悶、心悸,或有心臟病、腎病、糖尿病患者,應先諮詢醫師進行評估。

此外,歐陽良俊建議,下背痛患者日常生活中也應保持良好姿勢,如坐下時以手肘彎曲90度、髖關節膝關節彎曲90度、腳跟平放在地面上爲原則,或使用人體工學椅,讓腰椎維持正常曲線,減少肩頸與腰部的過度勞損。

歐陽良俊指出,除了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適當的醫療介入也有必要。復健科醫師能安排熱敷、電療,緩解緊繃肌肉並促進深層組織的修復,並搭配適當的運動指導,以各種矯正性的運動,協助患者學習正確姿勢;也可以使用幹針治療及注射治療,針對緊繃肌羣或有激痛點部位,進行止痛和放鬆,受傷組織也能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加速組織修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