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受風頭痛、經期頭痛……小妙招教你緩解!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生活中,總有人會被頭痛困擾。頭痛可能與天氣、情緒、身體狀態、疾病等有關,中醫有不少緩解各類頭痛的妙招,能起到不錯的保健防治效果。一起來看看~

偏側頭痛:4種食療幫助改善

江蘇省中醫院腦病中心主任吳明華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不少原因都可以引發偏頭痛,病程長,反覆發作,纏綿難愈。除了常規藥物治療,生活中還可以採用一些食療方法。

(1)蔥白川芎茶:將蔥白兩段、川芎10克、綠茶10克一起放入杯中,開水沖泡飲用,每日一劑,能夠祛風止痛,適合有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的偏頭痛人羣。

(2)菊花粥:將粳米100克洗淨,入鍋加適量清水熬粥,米熟後加菊花15克,再煮5分鐘即成,每天一劑,早飯時食用最好,可以清肝火、散風熱,適合有心煩易怒、面色赤紅等症的偏頭痛人羣。

(3)桑菊豆豉粥:將桑葉10克、菊花15克、豆豉15克水煎取汁,與粳米100克一同放入砂鍋煮粥,米熟即成,每日一劑,能夠疏風清熱、清肝明目,適合有頭昏腦漲、口渴便秘等症的偏頭痛者。

(4)疏肝止痛粥:將香附9克、白芷6克水煎取汁,將藥汁與粳米(或糯米)100克入鍋熬粥,米熟後加入玫瑰花3克、白糖適量,文火慢煮10分鐘即成,每日一劑,有助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適合偏頭痛發作較頻繁的人羣。

經期頭痛:5個妙招通氣血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葉潤英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日常生活中,抑鬱、急躁、緊張等情緒可能誘發或加重經期頭痛,除了調節生活狀態,還可以通過幾個妙招促進氣血平和通暢,防止此類頭痛。

(1)泡姜水:將姜粉倒入溫水(42℃左右)攪勻,水位浸到小腿一半以上,雙腳舒適平放於桶底,保持水溫浸泡30分鐘,至身體微微汗出,擦乾雙腿後睡覺。

(2)頭痛穴:針刺或按揉足背側第1、2趾骨結合之前的凹陷(太沖穴),頭痛發作時間短者取右側,時間長者左右交替取穴,有助緩解各類型的經期頭痛。

(3)菊花飲:取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水煎代茶飲,每日一次,適合容易動怒的肝火旺盛人羣。

(4)補血飲:取黃芪30克、當歸6克、紅花3克,加水800毫升煎煮服用,適合頭部空痛、隱痛,勞累後加重,乏力頭暈等血虛人羣。

(5)黃芪酒:取黃芪15克、黨蔘15克,放入500克白酒浸沒兩週,月經乾淨後一週內飲用,每晚一次,每次15毫升,有助於改善疲倦乏力、勞累後頭痛加重的氣虛型頭痛。

頸源性頭痛:四穴位調理保健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張慶美、趙永烈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頸椎問題可能引起頸源性頭痛,感覺枕部、耳後部、耳下部不適,逐漸由悶脹痠痛轉爲疼痛,可擴展到前額、頭頂、頸部等,不妨選擇“項四穴”調理保健。

(1)天柱穴:位於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釐米,突起肌肉(斜方肌)的外側凹陷中,日常按摩此處能夠改善頸肩肌肉僵硬、痠痛。

(2)風池穴:位於枕骨下,頸後兩根大筋上端凹陷處,具有疏風清熱、醒腦安神等功效,按揉此穴可有效緩解頸項強痛。

(3)完骨穴:位於耳垂後面,耳後高骨後下方凹陷中,按揉此穴能夠治療頭痛、臉頰腫痛、口眼歪斜、頸項強痛等病症。

(4)天牖穴:位於頸側部,橫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後緣凹陷中,按揉此穴可調治頭痛頭暈、項強、目痛、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可與風池穴搭配使用。

受風頭痛:試試“定風草”天麻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黃穗平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不少人常被頭痛困擾,而且受到風寒侵襲後容易加重,不妨試試一味定風草-天麻。

《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定風草,故爲治風之神藥”。天麻能夠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治療眩暈頭痛、驚癇抽搐、中風手足不遂、風溼痹痛等病症。

日常應對此類頭痛,可取鱅魚頭(雄魚、大頭魚)半個處理乾淨、切爲兩片,熱鍋倒油爆香生薑片,放少許酒,煎魚頭1〜2分鐘後取出吸油;燉盅內注水,魚頭墊底,與天麻15克、川芎5克、白芷5克一同隔水燉,水沸後改中小火燉2〜3小時,放入適量鹽即可(1人份)。

這道天麻魚頭湯中,天麻祛風通絡止痛,川芎活血通絡止痛,白芷祛風散寒止痛,魚頭以形補形、健腦強身,還有引經作用,四者搭配發揮祛頭風、止頭痛的功效,有效改善此類頭痛。

更多健康新聞

本文源自:2022-08-16 健康時報《中醫妙招解頭痛》

本文編輯:任璇 李益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