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 2024】領路人吳明益:在創作的世界,永遠不要對比我們年輕的人有所要求

被500Young青年藝術家得主陳聖文視爲創作上的領路人,獲獎無數的吳明益除了意外,更多是感動:「這是年輕的藝術創作者給我的鼓勵,我一定要回應。」 圖/吳明益提供

東華大學文學系教授吳明益被認爲是臺灣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長篇小說《複眼人》於多國翻譯出版,《單車失竊記》是入圍英國布克國際獎的第一部臺灣小說,短篇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更曾改編爲電視劇。不過,被500Young青年藝術家得主陳聖文視爲創作上的「領路人」,獲獎無數的他除了意外,更多是感動:「這是年輕的藝術創作者給我的鼓勵,我一定要回應。」

在作品中相遇

忙於學術研究、創作與教學的吳明益與陳聖文是完全的陌生人,甚至是因爲收到了獎項通知才知道這位藝術家的存在。「這也是我願意接受訪問、被動參與這個活動的原因──我覺得這是最棒的狀態。」他解釋,在他成長過程中,藝術或文學工作往往建構在人際關係上,前輩提拔後輩之際多少也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形成傳承,「聖文作爲一位藝術家,能夠認爲我身爲一個文學作者的作品能對他的創作有所刺激,是對我個人最純粹而高尚的讚許。我個人經驗是,我們受作品啓發、打動的時候是最真實的情感反應,因爲你也沒有求那個作者什麼。在藝術上對我有很強烈啓發的,也都是我不認識的前輩。」

吳明益回顧自己的寫作生涯亦多有與前輩藝術家在作品中相遇的經驗:「我把領路人這個詞彙解釋成在自己從事藝術創作的某個階段,會有某些作品或創作者充滿你的心裡,每個階段會更移變換。不可能有個藝術家的目標是成爲某某人第二,所以在形塑自己風格的過程中,會放棄一些再吸收一些,那個領路人的形象因此變得具有象徵性,這是兩個創作心靈的相遇。」

沒什麼能給下個世代

吳明益認爲,對於未來的創作者,外向的刺激變得至關重要:「人類的思潮,這2、30年來,都隨着科技上的某種探索發現而產生迴應,所以新世代的藝術家要面對的就是一個不斷更新的世界。」他舉例去年AI展現出衝擊性的表現力,「可能就會使得這個時間點以後的創作者視野不太一樣。」以往可能耗時費工的藝術創作變得輕而易舉,「所以你的創作概念一定不能僅止於此。」

那麼他會對新世代有什麼樣的建議或期許嗎?恰好相反。吳明益回想年輕時,他的父執輩所給予的建議往往受其自身的侷限所囿,並無助益且徒增雙方衝突;因此他並不認爲他有能力向新時代成長的後輩給予建議,「他們可以成就、挑戰、投入熱情的事情與我們或許不再相同了;在創作的世界,我們永遠不要對比我們更年輕的人有什麼期待或有要求,他們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