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老人寫150餘本日記:會每天堅持寫下去
國慶期間,河北大學研一學生張曉晴在家收拾屋子時,翻到了爺爺的日記本。她隨手數了一下,足足有150多本,擺滿了整張桌子。記者看到,這些日記本多數已經泛黃,部分封面已經爛掉,顯然經歷了很長時間。張曉晴感嘆說:“爺爺真有毅力,他是我的偶像,太佩服他了!”
記者瞭解到,張曉晴的爺爺叫張春棟,1952年出生在河北省南宮市,今年67歲,在村、鎮、縣都幹過工作,直到2012年退休。他的第一篇日記是從1970年1月3日開始寫的,那年張春棟18歲,每年寫3本左右,至今已寫了150多本。張春棟說,“每次看這些文字,就恍惚回到過去,那些歲月成就了我啊!”
“上學的時候,老師說寫日記有助於學習,我就開始試着寫,慢慢地就養成了習慣,幾十年就堅持下來了。”談到這些日記,張春棟感觸頗多,他笑着說,最初寫流水帳,後來發現寫日記非常有趣,把事情記下來後,心裡的煩惱就沒有了,逐漸把寫日記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寫的內容也不斷地擴展。
圖爲張春棟老人的日記本。受訪者供圖
據張春棟介紹,工作忙時可能會忘了寫日記,但都會在後一天及時補上。有時候一篇日記會寫短短几十字,時間充裕時寫的內容比較多,一篇會有2000多字。
翻看這些日記,記者發現這些內容涉及很廣泛,從70年代在村裡工作的故事,一直寫到今天退休後的生活。一篇篇日記像一個個小故事,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老人的生活軌跡。據張春棟介紹,這些日記有一部分是生活雜記,還有一部分是工作記錄,空餘時還會寫自己和孫女之間的故事,它們記錄了自己逝去的崢嶸歲月,記住了曾經激動澎湃的瞬間。
圖爲張春棟老人的日記本。受訪者供圖
在張春棟的感染下,家中逐漸有了一個非常濃厚的學習氛圍,孫女張曉晴也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她表示,在成長過程中爺爺給了她很多幫助。“爺爺是我非常敬佩的人,是我的偶像。他非常疼愛我,在開學前還給我準備了研究生經典必讀書目。他常常會看到我的閃光點,讓我在生活中找到自信。”
圖爲張春棟老人寫的日記。受訪者供圖
看到10月1日上午的國慶閱兵,令張春棟老人感到非常驕傲,“今年的國慶閱兵,看得我熱淚長流,使我有了喜極而泣的感受,我會把感受好好整理,寫在日記上,以後的生活會一直堅持把日記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