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虧損上百億,華映科技爲何還能走出“十連板”行情?

自從華爲Mate60 Pro發佈之後,相關概念股就陷入了“集體狂歡”。華映科技便是其中的“妖股楷模”。

近期,華映科技以驚人的10連板表現,成爲市場矚目的焦點。今年以來,每逢華爲發佈新品,華映科技幾乎都能收穫資本市場的熱情,至今已累計收穫22個漲停板。

11月8日,華映科技股價出現回調,截至收盤,報價8.06元/股,跌幅9.64%。

經營業績令人心憂

公開資料顯示,華映科技前身是閩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10年,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閩東電機收購了臺灣中華映管旗下的四家液晶模組公司的股權,並在2011年更名爲華映科技。

在中華映管的支持下,華映科技開始專注於模組、面板等產品的加工業務。2018年,因中華映管、華映百慕大債務危機爆發,中華映管申請重整,對華映科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公司核心業務直接停擺。

2020年,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爲華映科技的控股股東,福建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爲實際控制人。雖然得到了新股東的支持,但公司業績卻一直未能得到顯著改善。

目前,華映科技的主營業務構成主要包括顯示面板、顯示模組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其中,顯示面板業務主要在子公司華佳彩。華佳彩擁有一條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IGZOTFT-LCD)生產線,於2017年7月投產,產能3萬片LCD大板/月,主要生產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品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車載顯示等領域。母公司主要負責模組業務,主要生產中小尺寸顯示模組產品,同樣具有廣泛的應用市場。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華映科技歸母淨利潤先後取得-49.66億元、-25.87億元、6.114億元、-2.238億元、-12.23億元、-16.04億元,也就是說公司在六年的時間內虧損近100億。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16億元,同比增長62.76%;歸母淨利潤虧損8.4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0.96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8.6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1.0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華映科技的面板業務是“賠錢”大戶。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爲-27.54%,同比上升36.44個百分點;淨利率爲-64.52%,較上年同期上升71.19個百分點。

近年來,華映科技資產持續縮水。截至2024年三季度,華映科技總資產僅爲63.99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管理團隊頻繁變動。今年以來,公司已有多位高層離職,3月就連續發生了3名高管辭職事件。

11月4日,又有兩位高管離職。華映科技公告,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董事董志霖先生及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施政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董志霖先生因工作安排,申請辭去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提名委員會委員的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施政先生因工作變動,申請辭去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秘書及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消息越“黑”,股價越“紅”。11月7日盤後,華映科技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公司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內(2024年11月5日至2024年11月7日)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華爲妖股“楷模”

有意思的是,2023年8月底至10月中旬期間,公司股價在27個交易日內大漲超200%。彼時正值Mate60系列“橫空出世”。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收盤,A股華爲概念一共有925只概念股。

據覽富財經觀察,今年以來區間漲停天數超過20天的共計16只概念股。其中,炒作風格大致可以分爲兩派。

一類是ST股軍團,代表公司有*ST富潤、ST中裝、*ST鵬博、*ST中利、*ST合泰、ST中嘉、ST英飛拓、ST華微、ST旭藍。在華爲概念加持下,股價大起大落,漲停板多,跌停板也多,但炒作風波之後,悉數以下跌收場,有甚者跌幅超過60%.

上述股票平均價格在3元/股左右,平均市值30億元左右。從三季度經營業績看,歸母淨利潤處於虧損或微利。

另一類是非ST股軍團,代表公司有華立股份、川潤股份、嶺南股份、深圳華強、華映科技、國華網安、常山北明。

與ST股軍團顯著不同的是,這些公司區間跌停天數較少,因此年初至今漲幅大部分都較爲可觀。其中,深圳華強、華映科技、常山北明3家公司股價已經實現翻倍。此外,非ST股軍團無論是市值還是股價,都要更上一個層次。

但是,他們和ST股軍團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雖然主營業務不同,但在業績上可謂“殊途同歸”,都是表現十分慘淡,有的甚至是連續多年的虧損股。華映科技就是其中“楷模”之一。

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電子消費產品更新迭代迅速,華映科技面臨着諸多挑戰。首先,顯示面板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格局更加複雜。其次,隨着消費者對智能設備需求的不斷提升,對公司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後,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或導致供應鏈關係的不穩定,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綜合各方因素,未來,華爲到底可以爲華映科技帶來多大的內在價值增長,仍需要持續關注相關動態信息及公司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