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沒有“芝麻開門”

當無邊界擴張築起了籬笆,那些以新零售、金融服務、物流、雲計算、大文娛等爲原點的核心板塊都會重構。

那些原本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商業模式,都會在時代的大潮中,被解構,然後重新排列。

2017年,馬雲曾向世界許下了一個“宏願”,到2036年阿里將成爲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在講述這句話的時候,馬雲也曾做了一段有意思的解釋:“如果一家公司能服務20億用戶,覆蓋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一家公司能夠提供1億的就業崗位,那就比全世界上大部分政府都厲害,如果能提供10億的生意,那就叫經濟體……”

對於企業家而言,在公司最高光的時刻退休,是一種殊榮。

作爲當時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在最高光的時刻喊出最宏大的口號,儘管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起來有點“浮誇”,但是也是當時公司狀態最佳的體現。

除去那些飄渺的概念,也許週期纔是企業最終的歸途。儘管當時阿里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以數據爲基礎的科技公司。

儘管很多當時都強調自己是一家科技屬性公司,而儘量迴避自己的零售屬性。儘管外界也清楚科技企業和零售企業估值截然不同。

當商業的一切元素髮生變化之後,企業的命運也只能隨着時代隨波逐流,而阿里巴巴作爲時代的企業,也許等不來芝麻開門的命運,也註定和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無緣,在未來的發展中,重新尋找定位,順應時代纔是最優的選擇。

週期上,每個大公司都有十年以上的黃金期

阿里的故事耳熟能詳,馬雲的故事膾炙人口。

當“夢想”遇見馬雲,他總是要鼓勵年輕人去試一試,因爲萬一它實現了呢?

如果我們站在時代的角度去看過去,我們就會發現,時代其實給予每一家企業的機會都不會太久,大概是一個週期都是十年,而阿里則恰好就是抓住了2010—2020這段移動互聯網的窗口從而實現了騰飛。

阿里的故事始於1999年,在互聯網浪潮之下,這一代企業都被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在早期的發展中,實際上阿里也並不比其他公司更爲特殊,甚至在早期階段,市場上曾有“北慧聰,南阿里”的說法。

但直到2012年,阿里和慧聰之間纔出現了明顯的差距。

2012年6月,阿里的B2B公司從香港退市,到了9月,阿里與淘寶賬號實現了互通。對於當時的阿里而言,實現賬號的互通,等於拆掉了內部的牆,而C2B模式藉助支付寶這種第三方支付工具纔是馬雲的神來之筆。

所以說,有時候成就一家公司的並不是一些必然會發生的大概率事件,而是偶然的突發奇想。

2014年,阿里在紐交所上市創造了當時最大的IPO,也帶火了馬雲和軟銀。直到今天,軟銀投資阿里仍然是投資界的神話案例。

在那個移動互聯無邊界擴張的特殊時間段裡,阿里的上市與地位,證明了馬雲的前瞻性,也讓這家公司站上時代的風口。

交棒張勇,馬雲並未實現最終的夢想

對於阿里的未來,馬雲曾經有過很多設想,最大的設想莫過於2036年成爲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作爲中國最大的電商公司,當時阿里的新零售、物流、雲計算、大文娛、本地生活服務等板塊都幾乎是行業最強的存在。2007年馬雲曾說過:“就算用望遠鏡,也找不到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在哪裡。”

而這一刻也不再有人懟道:“要麼是望遠鏡有問題,要麼是眼睛有問題。”

對於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家,功成名就之後,想到最多的就是退休之後去完成年少時未完成的夢,孫正義如此,馬雲也不例外。

爲了平穩順利地交接,合夥人制度成了馬雲最大的依仗。

曾有人評價阿里的合夥人制度:如果李彥宏離開百度,公司所受的影響是70%;如果馬化騰離開了騰訊,公司所受的影響是50%—60%;如果馬雲離開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響大約只有30%。

儘管馬雲並不喜歡CFO做CEO。但事實證明,這場平穩的交接並沒有任何動盪和遺憾。

在張勇管理下的阿里,如同當年他管的淘寶,創造了“雙11”一樣,其實從COO到CEO,張勇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是all in無線。通過手淘,阿里成功地拿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的一張船票。

實際上,從張勇擔任集團CEO開始,馬雲基本上就當起了甩手掌櫃,很少過問公司的具體事務,而他的愛好也從教書育人延展至保護大自然。這點像地產黃金時代萬科的鬱亮和王石。

儘管後來,馬雲給退休設定的美好未來並未實現,他也沒有如願去一所大學任教。

阿里的張勇時代,沒有“芝麻開門”

張勇時代的阿里多了一些內斂,如同庫克時代的蘋果。

在給互聯網企業築起籬笆時,張勇始終保持着阿里這艘巨輪平穩而安全,儘管他的性格里可能缺少瘋狂擴張的霸氣。

8月4日阿里巴巴發佈2023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本財季阿里收入爲2055億元,去年同期爲2057.40億元;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收入爲227.39億元;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18%至344.19億元,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爲302.52億元,同比下降30%。

作爲近十年最差的財報季,張勇鼓勵道:“雖然我們的業務在四、五月增速相對放緩,但進入六月已經看到向好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美股市值已經跌至2430億美元,回到了2014年上市之初的水平。爲了防止股價下跌,阿里也想過很多辦法,包括回購。根據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根據公司股份回購計劃,以約35億美元回購了約3860萬股美國存托股(相當於約3.087億股普通股)。

此外,軟銀也一直在減持阿里。8月10日,軟銀宣佈,軟銀董事會已批准提前結算至多2.42億股阿里巴巴ADR的遠期合約,預計交易總收益達4.6萬億日元(約340億美元)。結算完成後,軟銀集團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股份佔比將從23.7%降至約14.6%。

時至今日,實際上我們更加明白,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當阿里從高處跌落開始,外界就意識到阿里並不是一傢俱有特殊光環的公司,時代也沒有留給阿里一扇帶着“芝麻開門”的神奇咒語。

未來,阿里或將繼續推動雲計算、數字化,等到下一個風口來到,阿里或將重新站在風口之上,但也有可能淪爲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