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也要允許!他3度輕生未遂 現成爲資深諮商師突破盲點

▲愛自己的前提,是不再扮演受害者。(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資深輔導諮商工作者馮以量,多年來以「薩提爾模式家族治療」協助許多個案,而他本身家庭破碎,甚至3度輕生未遂,一路上從求助者成爲助人者。很多人提到要「愛自己」,他認爲,愛自己是需要「允許」的一件事,「因爲允許自己不再扮演受害者,寬容自己值得擁有愛,才能真正爲自己負責,創造新生。」

馮以量10歲時父親遺下鉅債,離家出走;13歲時,父親回家了,不久卻癌末過世;18歲時,母親也罹癌走了⋯。年輕的他連遭重創,3度自殺未遂,幾度獨自在車內嚎啕大哭,但隨着由求助者成爲陪伴許多脆弱心靈成長的助人者,也幫助他明白了,「心裡那個無底的黑洞一直都會在,那是自己的一部分──然而,我們能爲黑洞點亮光。」

他提到,人們往往在複製與自己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模式,在他協助的個案裡,有個男人說,「我從小就告訴自己,長大後不要像爸爸那樣不負責任;可是,我現在卻把自己的家弄得一敗塗地⋯。」還有一名男子小時候曾經跪在父親面前,求他不要走;沒想到多年後,竟然是他兒子跪在他面前,求他不要走。

▲允許自己不再扮演受害者,寬容自己值得擁有愛,才能真正爲自己負責,創造新生。(圖/視覺中國

不過馮以量說,真正的成長不是回顧原生家庭,發現問題,然後爲自己找一個藉口,把責任推卸給父母;而是回顧原生家庭,發現問題;不找藉口,重新創造自己。

至於「愛自己,爲何要允許?」他認爲,「因爲允許自己不再扮演受害者,寬容自己值得擁有愛,才能真正爲自己負責,脫出桎梏,創造新生。」而生命裡的許多「爲什麼」是沒有答案的,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把傷害還給過去,力量還給自己。他強調,「不是明天。就是現在。」

▲馮以量撰寫《允許自己選擇愛》。(圖/寶瓶文化提供)

馮以量也將多年個案經驗蒐集寫成書籍《允許自己選擇愛》,如今由寶瓶文化出版在臺發行,並表示,書中主角們的基本資料已稍作更改,只保留與他們真實的互動及對談。他也說,「這本書不僅僅要你去閱讀書裡的故事,允許我誠懇邀請你透過這本書,去閱讀你自己的生命。」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