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人的憲法對話
(示意圖/達志影像)
7月9日《中國時報》頭版頭條的標題是「AI全球峰會:機器人稱不會背叛人類」。報導的場景在瑞士,似乎遙遠,但人類的問題其實也迫在眉睫。AI稱爲人工智慧或人工智能,習見的定義是「透過普通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或是「智慧主體(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與設計」(摘自維基百科)。近來發展一日千里,法律難於捉摸,追趕不及,遑論及時提供對應的規範。憲法是控制公權力的規範,從憲法學的觀點觀察,AI也會有些可供思考的基本問題,不妨來一場憲法對話。
機器人
用電腦程式呈現人類智慧的結果,就是以人形呈現的機器人。機器人是人嗎?爲什麼要將機器稱作人,爲什麼要用人作爲模型製造機器?
憲法控制政府,是因爲人是憲法保障的主體,以免受到公權力不該有的侵犯。機器是物,是商品,稱做機器人,並不能變成法律主體,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但是機器人越來越像真人,會引起混淆,也會引起許多問題。討論機器人會不會背叛人類的問題,就是一例;將人工智慧稱爲智慧主體,則是另外一例。當機器人說我不會背叛人類時,背後有無將「我是機器人,我也是人」的意念植入機器人的智慧系統,是個應該正視的問題。
製造能爲人類服務的機器是一回事,製造自以爲是人的機器來爲人類服務,則是另一回事。有朝一日,機器人會不會主張自己像人類一樣是權利義務的主體,而不是客體呢?創造機器人的人類,沒有庸人自擾的盲點呢?還是有意爲之?如爲後者,爲何有意爲之?值得一問。
複製人
將機器造成人,是不是在複製人呢?人類研究胚胎幹細胞,也就是人類生殖的秘密來複制人類,聯合國2005年曾經通過宣言,呼籲各國採取必要行動,限制以不符合人性尊嚴及人類生存權保障的方法克隆或複製人類。我國的《人工生殖法》第16條即禁止以無性生殖方式實施人工生殖。因爲人複製人會發生嚴重的社會倫理難題。透過胚胎幹細胞有此顧慮,透過人工智慧的途徑來複制人,豈無同樣或類似的麻煩出現?
替代人
用機器爲人類做工,也許不會發生人類整體遭到替代的問題。但是,複製人的行爲的機器人,替代人類的企圖明顯。和其他的機器不同,它的目標是勝過人類,也就必然直接挑戰、替代甚至否定人類的存在價值。
機器人奴隸
用機器爲人類做工,不是新鮮事。用機器人爲人類做工,則有不同。在意識形態上,是創造機器人做人類的奴隸;重燃了人可以用人爲奴工的思想,單是此點,已經十分危險。
更危險的是,人類發明、設計必須加以控制的奴工,目標卻是要奴工機器人擁有遠勝過人類的能力。奴工機器人向人類學習,指令是勝過人類;人類如何控制奴工,機器人也會學到。終有一天,強過人類的機器人學會了控制人,以更高明的方法控制人類,必不可免。「我不會背叛」,只能是空話一句。
政府的AI與AI政府
在機器人控制人類之前,政府會不會也想要利用AI來增加施政效能呢?肯定會。政府可以奴役機器人爲子民服務,政府就是奴隸主;名正言順地控制人形奴工。然後,終有一天,奴工學會了控制人類的政府,也就取代了控制政府的憲法。
這些無一不會演成憲法的問題,人類有無對策?思之不寒而慄!(作者爲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