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週報|OpenAI被曝解散“超級智能對齊”團隊;多家美國AI創業公司開啓裁員

OpenAI發佈GPT4-o,推出適用macOS的桌面級應用

當地時間5月13日,OpenAI通過直播展示了產品更新,發佈了GPT-4系列新模型GPT-4o以及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桌面版本,聚焦多模態和端側應用。據介紹,GPT-4o文本、推理、編碼能力達到GPT-4 Turbo水平,速度是上一代AI大模型GPT-4 Turbo的兩倍,但成本僅爲GPT-4 Turbo的一半,視頻、音頻功能得到改善。OpenAI還與蘋果走到一起,推出了適用於macOS的桌面級應用。

點評:GPT-4o的多模態能力頗受關注,其具備視覺能力,可通過手機攝像頭“看到”畫面並描述,可在“看到”電腦桌面並解答問題,還可以充當實時翻譯、辨別人的臉部表情。此外,包括OpenAI推出macOS桌面級應用在內,業內近期對大模型落地端側多有期待。OpenAI發佈的多個演示視頻中,GPT-4o運行在電腦和手機上,這或許意味着,OpenAI下一步會着力推動大模型在端側應用。

谷歌發佈十幾款產品對陣OpenAI

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谷歌在2024年I/O開發者大會上一次性掏出十幾款產品的更新對陣前一天舉辦發佈會的OpenAI,重磅級的發佈包括輕量化的模型Gemini 1.5 Flash、AI通用智能體Project Astra、強大的AI搜索、視頻生成模型Veo、第六代TPU Trillium等,Gemini 1.5 Pro的上下文窗口也從100萬tokens升級到200萬。

谷歌此次的視覺識別和語音交互產品Project Astra被認爲是正面交戰GPT-4o。Astra項目展示了多模態理解和實時對話能力。在谷歌演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通過攝像頭,這個AI助手能完成幫忙理解屏幕中的代碼、找眼鏡在哪裡這樣的工作,也可以通過畫面理解"薛定諤的貓"這樣的概念。

點評:在兩個小時的主題演講裡,據Gemini統計,"AI"被提及了121次,谷歌官網同步發佈了11篇AI相關的博客介紹此次更新。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谷歌看起來全力以赴了。值得玩味的是,在谷歌發佈會後, OpenAI CEO奧爾特曼(Sam Altman)在X上發文表示,“我努力不去過多思考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我無法不去思考OpenAI和谷歌之間的美學差異。”這被行業解讀爲在暗諷谷歌。

OpenAI內鬥風波關鍵人物離職

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沃(Ilya Sutskever)當地時間週二在社交媒體上宣佈,他決定離開工作近十年的OpenAI。未來他將有自己的項目要做,並會在適當時候分享細節。OpenAI CEO奧爾特曼很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蘇茨克沃和OpenAI即將分道揚鑣,我非常難過。如果沒有他,OpenAI就不會有今天。"

點評:蘇茨克沃在去年底OpenAI內鬥風波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參與董事會投票解僱了奧爾特曼,隨後又支持奧爾特曼迴歸公司。雖然內鬥風波表面上平息了,但蘇茨克沃在OpenAI的處境仍顯尷尬。外界認爲,OpenAI內部對AI的發展有兩種態度,保守派強調安全和OpenAI的基本價值觀,蘇茨克沃是保守派代表人物,以奧爾特曼爲代表的另一派更強調加快發展和商業化。蘇茨克沃離開後,或許OpenAI在商業化上會更加堅定。

OpenAI被曝解散“超級智能對齊”團隊

5月18日凌晨,OpenAI安全主管、“超級智能對齊團隊”負責人Jan Leike在社交平臺宣佈離開OpenAI。這也是繼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沃辭職之後又一名高管辭職。Jan Leike在社交平臺X上公開透露,與OpenAI高層在公司的核心優先事項上存在長期分歧,最終雙方的分歧已經嚴重到無法調和的地步。團隊在推動其研究項目和爭取計算資源時遇到了重大阻礙,缺乏資源會嚴重影響研究的進度和質量。

隨後OpenAI證實,由Ilya和Jan Leike共同領導的“超級智能對齊團隊”已經解散。此後,該團隊的研究工作將被整合到OpenAI的其他研究小組中。去年7月,OpenAI宣佈成立一個新的研究團隊“超級對齊”,要用AI監督AI的方式,解決超智能“AI對齊”問題。“AI對齊”的意思是,要求AI系統的目標要和人類的價值觀與利益相一致。

點評:一度幾乎導致OpenAI分崩離析的宮鬥事件終於塵埃落定。AI風險團隊解散是OpenAI內部最近出現動盪的又一證據,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該公司在開發AI產品時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的質疑。針對這一消息,馬斯克評價道, “這顯示安全並不是OpenAI的首要任務”。 OpenAI CEO奧爾特曼發文肯定了Jan Leike在OpenAI的貢獻和領導能力,並表示,未來幾天內會發表一篇更長的文章,來闡述OpenAI對於產品安全的規劃和所做的事情。

多家美國AI創業公司開啓裁員

5月17日,美國舊金山AI編程獨角獸Replit宣佈了一次重大裁員,CEO Amjad Masad 在社交平臺發佈了一封電子郵件,他透露,將有30名員工被裁掉,佔員工總數的20%。Masad 表示,這一決定是在 Replit 爲更好地服務企業客戶而進行的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儘管公司目前財務狀況良好,但爲了實現更大的發展潛力,公司決定縮小團隊規模,以便更加專注和高效地推動創新和市場擴展。據悉,Replit已從a16z以及Coatue籌集了超過2.2億美元的資金,最新估值超過10億美元。

除Replit外,還有多家美國生成式AI創企被曝陷入資金短缺危機。大語言模型創企Reka AI被曝可能以10億美元被數據存儲和分析公司Snowflake收購,此前面臨賣身乃至倒閉危機的AI獨角獸企業Stability AI,則正在爭取一筆“救命錢”。

點評:市場觀點認爲,科技巨頭下場競爭是加劇初創企業危機的直接原因。隨着科技巨頭們不斷推出各種免費或付費的生成式AI服務,企業客戶們放緩或減少了對商業軟件的支出,這讓本來資金就並不充裕的AI初創公司們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要在這場關於AI的“燒錢遊戲”中活下來並不容易。

字節挑起大模型價格戰

5月15日,字節跳動發佈豆包大模型。火山引擎總裁譚待披露豆包大模型的商業化價格——豆包主力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爲0.0008元/千Tokens,即0.8釐的價格可處理1500多個漢字,較行業平均價格便宜99.3%。市面上同規格模型的定價一般爲0.12元/千Tokens,是豆包模型價格的150倍。至於爲什麼要做降價這個市場動作,譚待表示,目前接觸的很多客戶都在做大模型方面的嘗試,但創新這件事的風險度很高,尤其在AI領域,因此需要將成本降低,帶動大家更廣泛地使用起來。

點評:大模型算力貴、價格高阻礙了落地應用,業界已在推動大模型商業化價格逐步降低。OpenAI近期發佈的GPT-4o價格爲GPT-4 Turbo的一半,智譜入門級產品GLM-3 Turbo模型調用價格下調80%。不過,在大模型應用還未大規模落地的情況下,單是打價格戰能否刺激市場需求,目前還難下定論。

騰訊混元大模型逐步推動開源

5月14日,騰訊混元文生圖模型Hunyuan-Dit升級並開源,參數量15億。隨後,騰訊宣佈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開源文生文模型,包括Hunyuan-S、Hunyuan-M和Hunyuan-L,分別用於手機端、PC端、雲或數據中心部署。關於混元逐步開源的原因,騰訊混元模型應用負責人張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大模型應用很多場景需要私有化,這種情況下只提供API(接口)不太能滿足需求。此外,騰訊相關負責人還透露算力成本有所降低,騰訊使用自研Angel訓練推理平臺,調度異構卡集羣,萬億大模型推理成本比開源減少70%。

點評:國內科技大廠開閉源路線已分化,華爲、百度均未推出開源模型,其中百度堅持走閉源路線,而騰訊和阿里的大模型都走開源和閉源並行路徑。目前,開閉源路線勝負未定。此外,隨着GPT-4o調低價格、字節跳動推出低於行業均價的大模型,近期大模型算力成本下降也成爲業內關注的話題。騰訊之外,字節跳動也在通過優化模型結構、混合調度雲計算算力等方式降低算力成本。推理算力下降成爲大勢所趨。

騰訊股價重回400港元大關

5月16日盤中,騰訊控股上漲近5%,股價漲至401港元/股,創一年內最高。騰訊5月14日盤後發佈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收入1595.01億元,同比增長6%,淨利潤(Non-IFRS)502.65億元,同比增長54%。騰訊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有微信這樣的平臺,用戶量多且用戶參與度高,引進AI科技實現更多可能性。

點評:5月以來,騰訊股價屢創一年內新高,相比2022年2月超450億港元/股的上一個高點則仍有距離。2021年以來,在遊戲強監管、互聯網反壟斷監管、大股東減持等背景下,騰訊股價持續波動,騰訊也在調整自身業務,推進降本增效,並在微信等優勢業務板塊尋找增長機會、接入生成式AI。今年第一季度,對視頻號等業務的拓展推高了騰訊整體毛利表現。此外,此輪騰訊股價回升,也有4月底以來港股行情反彈的背景。

百度智能雲一季度營收47億元,生成式AI貢獻收入比例6.9%

百度發佈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該季度百度總營收3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歸屬百度的淨利潤爲54.48億元,同比減少6%。財報後的電話會中,李彥宏表示,百度智能雲在本季度營收達47億元,同比增長12%,生成式AI貢獻的收入比例達6.9%,佔比逐步擴大。李彥宏還表示,搜索最有可能成爲AI時代的“殺手”應用,而百度搜索的AI重構工作仍處於早期階段。

點評:百度是國內"百模大戰"中最早入局者之一。作爲國內搜索引擎龍頭,百度如何用大模型重構搜索備受關注。不過,搜索引擎能否成爲AI時代的“殺手”應用,還很難下定論。目前的AI搜索產品更像是搜索引擎與大模型問答能力的糅合,還沒有完全顛覆搜索引擎的形態,大模型智能涌現後也還未改變搜索引擎格局。未來,打敗傳統搜索引擎的不一定是AI引擎,或許是智能助手等其他產品形態。

宇樹發佈Unitree G1人形機器人:定價9.9萬元

5月13日,人形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發佈了其最新人形機器人產品——Unitree G1人形智能體,AI化身,售價僅9.9萬元起,目前已經在電商平臺上線。

在宇樹科技發佈的產品視頻裡,這款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用機械雙臂靈活地完成一系列動作。官方數據顯示,這款機器人身高約127釐米,體重約35公斤,具有超越常人的靈活性。其小跑速度大於2m/s,擁有廣闊的關節運動空間,23至43個關節,最大關節扭矩達到120N.m,可進行高難度的動態動作,如動態站起、坐下摺疊、舞棍等。G1還可選配Dex3-1力控靈巧手,通過力位混合控制,這使得G1能夠模擬人手的精準操作能力,對各種物體進行精確控制。

點評:目前限制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就是成本,宇樹科技此次推出的9.9萬元的機器人無疑能更大程度推動落地。對於成本是如何下降的,宇樹科技方面答覆記者表示,宇樹在過去的四足機器人產品上,積累了很多機器人降成本的經驗,所以下降較快。過往的機器人設計經驗以及機器人量產經驗,帶來了效率提升。

MiniMax 上線AI應用“海螺AI”

5月15日,明星大模型公司MiniMax宣佈上架C端產品“海螺AI”,支持輸入200k的上下文長度,1秒內處理近3萬字的文本,進行書籍、長篇報告、學術論文等長篇內容的閱讀、分析和文本寫作。MiniMax發文表示,海螺AI可以輔助學生、職場新人、自由工作者、創作者等各類人羣,作爲一個外掛大腦和人生搭子,幫助化解信息過載和高速運轉帶來的壓力。

目前這款產品在官網以及應用端APP上線。據瞭解,海螺AI接入了MiniMax自研的多模態大模型,包括萬億參數MoE大語言模型abab6.5,語音大模型和圖像大模型。

點評:進入2024年,各家大模型企業都在爭相推出AI應用產品,追求落地。不久前MiniMax 創始人閆俊傑接受採訪時表示,資源排在前列的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很難在資源佔有量上領先對手一個量級,“拐點只可能來自技術、產品或者是商業化效率的領先。”

逐際動力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阿里參投

5月17日,通用機器人初創公司逐際動力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參與了本輪投資,雙方表示將共同推動以通用人形機器人爲代表的具身智能的發展,開拓可商業化落地的應用場景。

杭州灝月是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動人公司,成立於2023年10月,淘寶中國持股約57%,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持股約36%。

點評:在大模型加持下,機器人企業也迎來了春天。此前阿里已投資了一圈大模型企業,現在其目標也開始轉向機器人了。逐際動力成立於2022年,總部位於深圳,聚焦做通用機器人,產品包括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四輪足機器人、雙足機器人及相關解決方案,落地應用聚焦在智能製造、工業巡檢、物流配送、特種作業、家庭服務等B2B和B2C領域。創始人張巍博士是南方科技大學長聘教授。在成立逐際動力之前,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長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