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vs 高通:魚死網破還是分贓不勻?

昨天彭博社爆出,ARM對高通發出了最後通牒,給了高通最後60天限期,如果高通不能做出讓步,ARM將取消對高通的架構許可協議。ARM現在突然發難,另一個原因是雙方的訴訟將在12月在特拉華州聯邦法院接受最終審判。

高通的發言人說的很清楚:“在12月即將到來的法庭審理之前,Arm採取這種出於絕望的伎倆,似乎是試圖干擾法律程序,其終止許可協議的訴求毫無依據。我們有信心,高通與Arm協議中涵蓋的權利將得到法院的確認。Arm的反競爭行爲將不會被容忍。”

訴訟的焦點是高通收購的一家小公司Nuvia。ARM當時爲了扶持Nuvia,給了非常優惠的授權許可費率,沒想到2021年居然高通收購了Nuvia,並且把Nuvia的核心設計變成了高通下一代的自主核心架構Oryon,這下ARM覺得自己虧大了,我的理解,ARM的訴求其實很清楚:要加錢。

雙方都很重視Nuvia這家初創公司,也是因爲這家公司的技術和產品越來越成熟,市場想象力一下子變大了:

1、Nuvia的CPU設計團隊有着強大的技術背景,其CEO Gerard Williams III 曾在ARM工作了12年,團隊充斥了前蘋果和谷歌的高級工程師,擁有在蘋果A系列處理器研發方面的經驗。

2、Nuvia開發的CPU內核極具市場競爭力,其Phoenix CPU核心在功耗僅有AMD Zen 2 CPU的1/3的情況下,單核性能超出了40%-50%。

3、Nuvia主攻服務器和PC市場,這兩個領域是ARM希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領域。

4、高通採用公版ARM架構可能在技術迭代上難以快速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因此通過收購Nuvia來增強自身對於芯片設計的能力,以實現更快的技術迭代和性能提升。

這背後還有一個巨大的推動因素,微軟Copilot+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架構採用了驍龍X,用於微軟AI PC生態系統,而驍龍X處理器的設計就源於Nuvia。

詭異的是,各大製造商已經在Windows on Arm和Copilot+生態系統投入了大規模的資金,幫助ARM在PC和服務器領域與Intel/AMD競爭對決,這時候ARM卻在背後給大家插了一刀,這不是自毀長城嗎?

這裡邊涉及到ARM正在進行的重大業務模式轉型:ARM正在改變其整個業務模式並轉向要求OEM的許可證。這可能意味着ARM將直接與設備製造商簽署許可,而不是通過半導體公司。這種轉變可能會對ARM的合作伙伴,包括高通,產生重大影響。

作爲同爲賣IP獲利的公司,ARM一直對高通的商業模式羨慕不已,尤其是高通的專利授權模式。高通的專利授權費用是基於整機銷售價格計算的,根據客戶銷售的設備價格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而不是僅僅基於芯片的價格。這種分成模式使得高通即使在不直接生產和銷售終端設備的情況下,也能從整個通信設備市場中獲得穩定的收入流。

ARM的CEO Rene Haas爲了提高ARM的業績,正在轉向提供更多完整的設計,這些設計可以直接交由代工廠生產,這一轉變侵佔了 Arm 傳統客戶如高通的業務領域,後者將 Arm 的技術用於其最終芯片設計中。手機市場上ARM並沒有賺到太多的錢(跟高通比差遠了),PC和服務器這麼巨大的市場,ARM不想再讓高通佔大頭,多分一些利的訴求也是正常的。

假設ARM和高通最後魚死網破,那一定是雙輸的結局,高通一直以來是Arm的第二大客戶,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股東們一定會鬧翻天。因此最有可能的結果是Arm和高通達成庭外和解,後者向前者支付一筆可觀的賠償,或者前者獲得驍龍X系列產品的利潤分成,這就是個錢的問題。

萬一這兩家談不成,雖然是小概率的事件,真的要一拍兩散了,那麼最高興的可能是:

1、RISC-V相關產業鏈,ARM吃相難看,衆叛親離,合作伙伴紛紛逃離;

2、聯發科、三星,手機芯片又有機會了;

3、蘋果、H、小米等自研處理器廠家;

4、Intel、AMD鬆了一口氣;

這些影響可能會隨着事件的發展和法律訴訟的結果而變化。同時,這些影響也可能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和終端用戶帶來一定的後果。ARM和高通是否握手言和,聖誕節左右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