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上新,ARM攪局?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高通官網
本週,高通在驍龍技術峰會上發佈了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至尊版(Snapdragon 8 Elite),宣告自研的Oryon CPU正式進入移動端。
對於這枚SoC,業內在未發佈前就給予厚望:Oryon CPU在PC端廣受好評;Adreno GPU歷代升級幅度顯著;唯一的外界因素——臺積電N3E工藝製程也在蘋果的M4芯片上得到了充分驗證。
這個排列組合,產品想掉鏈子都不大可能。
圖片來源:SamMobile
唯一讓人好奇的是,這枚頂着“至尊版”名頭的SoC能在AI方面展現出多少能力。要知道,年初Oryon在PC端上的表現,幾乎是完成了對競品從功耗到算力的“雙殺”。
不過,就在高通向行業高調“炫技”時,芯片架構設計公司ARM卻站出來搶了風頭。
10月24日,據彭博社報道,ARM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由於高通屢次嚴重違反ARM授權協議,ARM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不得不採取正式行動,要求高通糾正其違約行爲,否則將面臨協議終止的後果。
如果事態失控,“協議終止”意味着高通絕大部分產品都無法得到ARM的授權,因爲即便是自研的Oryon CPU,同樣是基於ARM V8.7指令集打造的。
對此,高通也給出了強勢的迴應,“這是ARM的一貫做法,更多毫無根據的威脅,旨在強行壓迫長期合作伙伴,干擾我們性能領先的CPU產品,並無視雙方架構許可協議已經涵蓋的廣泛權利來提高許可費率。”
這份迴應中,有一句非常耐人尋味——“(ARM)干擾我們領先的CPU產品。”
這那麼高通的產品真的領先嗎?如果領先行業的話,作爲上下游企業,ARM爲什麼要干擾?
僅從產品來說,這一代的驍龍8至尊版,幾乎算是該系列歷代產品中升級幅度最大的。
首先,在覈心架構的設計上,本代驍龍8至尊版完全摒棄了上代的“1+5+2”三從集,改用同蘋果A系列芯片類似的雙CPU叢集設計,這使得主頻直接被拉到4.32GHz,已經逼近不少筆記本電腦的CPU性能。
另外一個重大提升是內存架構,在驍龍8至尊版上,每個CPU從集採用12MB的L2緩存,共計24MB專門與CPU緊密耦合的緩存。
這兩項重大調整,讓驍龍8至尊版在單線程和多線程基準測試中,相較上代驍龍8 Gen3實現了45%的大幅性能提升,同時CPU功耗降低了44%。
圖片來源:高通
GPU方面,全新Adreno GPU針對現代圖形負載處理而進行了優化設計處理,三組切片各具備1.1GHz頻率,提供了基於獨立着色處理器的內核,實現性能提升40%,同時功耗降低40%。
AI方面的升級幅度同樣巨大。
在驍龍8至尊版上,全新Hexagon NPU讓AI任務執行速度提升了45%。同時高通還優化了AI調度方案,在Hexagon上搭載了包括張量標量、向量三種不同加速器,來對應不同大小的端側多模態模型。
在實際應用方面,影像功能成爲AI能力的最佳演示場景。
全新的ISP能夠從底層與NPU寫作,將AI算法引入圖像和視頻處理管線核心,爲驍龍8至尊版帶來了無限語義分割、AI補光、AI寵物拍攝套件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大部分人都體驗過的“AI路人消除功能”,如今在驍龍8至尊版上由靜態轉爲動態,即便在視頻中,也可以完成對路人或背景的實時消除。
總體而言,無論是紙面數據,還是生態應用,驍龍8至尊版幾乎做到了“全面無短板”,唯一有待觀察的就是,終端廠商能否做好適配工作,畢竟4.32Ghz的主頻,不免讓人擔心廠商的熱管理水平。
而在手機SoC之外,高通本次還發布了兩款車載平臺,同驍龍8至尊版一樣,後兩者也使用了“Elite”作爲後綴,首次實現了手機、PC、車載三條產品線的統一。
這麼做的目的可能有二:首先是強化Oryon CPU的自研屬性,其次是爲後續的產品迭代建立框架。
不過,反覆強調Oryon的存在感,可能是ARM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高通與ARM都屬於是“榮辱與共”的關係。
高通通過許可協議使用ARM的指令集和參考設計開發出了驍龍系列處理器,爲此支付的許可費用,也可以讓ARM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中,始終分得一杯羹。
雙方的矛盾誕生於2021年,當時高通以14億美元收購了芯片設計公司Nuvia,並以此獲得了Oryon CPU技術原型。
而在這樁收購案的次年,ARM隨即將高通及Nuvia提起訴訟,表示高通在收購Nuiva之後,未經ARM同意就使用Nuvia的定製芯片設計,因此要求高通銷燬Nuvia打造的產品,並終止Oryon CPU的商業化進程。
但高通認爲,Nuvia此前已經向ARM支付了許可費用,自身也與ARM簽署了廣泛的許可協議,自然沒有支付兩遍授權費的道理。
此後幾年,這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訴訟案,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院反覆拉扯,但雙方始終沒有撕破臉皮。
那爲什麼這次ARM的反應會如此過激?
這裡需要先說下ARM兩大盈利模式——TLA(技術許可協議)和ALA(架構許可協議)。
前者是ARM與芯片設計廠商簽訂許可協議,將指令集授權給對方,芯片設計廠商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魔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蘋果M系列芯片和高通的Oryon CPU。
後者是將ARM架構芯片的參考設計提供給客戶,然後根據每顆芯片的售價按比例抽取版稅,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不久天璣發佈的,基於ARM BlackHawk CPU架構打造的天璣9400。
根據ARM此前發佈的財報,在2024財年期間(2023年Q1-2024年Q1),該公司總營收爲32.33億美元,其中TLA帶來的收入爲14.31億美元,佔總營收比重44%;ALA營收18.02億美元,佔總營收56%。
也就是說,如果高通大範圍使用自研CPU,那麼對於ARM來說營收上一定會減少。
當然,ARM並不會很介意這一點,因爲作爲一傢俱有“壟斷性質”的公司,無論高通怎麼折騰,自家都能做到旱澇保收,只不過是掙多掙少的問題。
真正讓ARM無法接受的是,Nuvia團隊從2021年開始使用V8.7指令集打造Oryon CPU,而到了2024年第二代Oryon CPU發佈,其仍然沿用V8.7指令集,並且性能非常優異。
需要補充一個背景是,ARM在2021年推出V9指令集後,多次表示“這將是奠定未來十年計算機技術基礎的架構”。
而高通在Oryon CPU的成功,無異於是在向外界宣稱,ARM指令集架構的更新“沒那麼有必要”,這對於後者來說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因此在驍龍技術峰會後,兩家公司的關係纔會驟然跌至谷底。
那麼ARM會與高通終止協議嗎?
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一方面,今年高通一路高歌猛擊衝向PC市場,在這個節點下,相比於IP授權終止所帶來的影響,高通大概率會選擇付錢了事。
另一方面,即便高通使用自研CPU,但其作爲ARM第二大客戶的地位仍無法被動搖,如果終止與高通的授權協議,自家業績也必然會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