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島原住民不滿:外國人既賺走錢,又破壞生態
上個月,距離印尼佐科·維多多總統卸任還有9天,衆多原住民聚集在雅加達,要求總統爲“通過原住民權利法案”的承諾負責。對比10年的等待,9天很短,也顯得格外徒勞。
直至總統任期結束,這份承諾仍未兌現。
被蠶食的土地
巴厘島被稱爲“Island of Gods(衆神之島)”——位於西部的Kuta和Canggu等地有多處享譽世界的“衝浪點”;北部的烏布,遍佈世界級瑜伽、療愈和冥想中心,是“宇宙能量中心”;別處不容易見到的Manta(魔鬼魚),在東部的佩妮達島附近的“Manta Point”可以看個夠。
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未受疫情影響前,巴厘島旅遊業與島上70%經濟活動相關,創造了島內一半以上就業崗位,貢獻了全島61%GDP。2024年是巴厘島旅遊業疫情後復甦的一年,今年7月和8月,巴厘島每月都接待了超過60萬的外來遊客,其中澳大利亞遊客最多。
巴厘島的旅遊資源,外加“數字遊民”趨勢,不斷吸引着投資者的目光。爲建造酒店、餐廳和高爾夫球場等國際化旅遊設施,外來開發商砍伐了森林和紅樹林、排幹了溼地,也遷移了原住民社區。
雖說巴厘島的土地所有者必須擁有印尼國籍,但外國人可以簽訂兩年至100年不等的租用合同,並在期限內對土地進行開發。在高價誘惑和監管漏洞之下,並非每一筆土地交易都正規且透明。
土地糾紛正在上演。
與原住民聚集在雅加達,要求總統爲“通過原住民權利法案”的承諾負責幾乎同時,卡郎阿森(Karangasem)布格布格(Bugbug)的幾千名原住民採取了法律措施,要求收回出租給捷克企業家用於別墅開發的土地,認爲“該租賃未經他們同意,且違反了當地規定,即禁止出售或出租傳統土地(Customary Land)”。
然而,布格布格原住民社區的首領喬·尼約曼·普爾瓦·阿爾薩納(Jro Nyoman Purwa Ngurah Arsana)聲稱,租賃程序與先前的土地租賃程序相同,遵循了現有規則,並得到了村莊長老的認可。“這些長老是決策者”,他補充道,“抗議者正在阻撓村子的發展”。
用英文在搜索引擎輸入“巴厘島土地糾紛”,出現的除數不勝數的衝突報道外,便是不少房地產公司和投資諮詢機構用英語寫下的有關“如何保護投資財產”的建議,爲其租賃或法律等業務打廣告。
印尼衆多島嶼,尤其是旅遊勝地巴厘島上的原住民們,在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逐漸成爲配角,有時甚至一夜之間變成“非法定居者”。
被隔離的遊客
Suputra是擁有2萬人口的Adat Dalem Tamblingan原住民社區,自9世紀以來一直居住在巴厘島北部。“森林和湖泊並不是爲大規模旅遊服務的”,68歲的Putu Ardana認爲,來巴厘島的大多遊客是爲了“Sea-Sun-Sand-Self”,即在海洋、陽光、沙灘的熱帶環境中享受休閒時光,而非對這片土地及在其上繁衍了千百年的文化感興趣。
高級的酒店和極具設計感的民宿小院之間,很難看到當地人住在哪、從哪來。酒店裡、餐廳內,每當四目相對,他們都已像NPC一樣,在非常恰當的位置,微笑地提供着專業且周到的“西式服務”,而本地消費者,寥寥無幾。
酒店和民宿中,很少見到本地消費者
巴厘島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擁擠得讓人難忘。雙向單車道彎彎曲曲地、貼着房子鋪設。走個幾百米,有時甚至是幾十米,就要通過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汽車和摩托車歪歪扭扭地穿行,亂作一團。
兩個著名海灘——Kuta和Canggu——之間12公里左右的路程,駕車需要40-50分鐘(晚5點左右查詢導航)。公路,大概是最常見到當地人的場景。不過,“飛”起來的摩托,一會就不見了蹤跡。
繁忙的公路
巴厘島還流行着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說法——Bali Belly。中文簡稱髒水症。由於下水道和水處理等設施存在設計缺陷和維護問題,直接喝自來水有極大概率細菌感染,導致發燒、拉肚子。大多遊客會小心避免飲用自來水,但仍會因忽視了飲料中自來水凍成的冰塊,而不幸“中招”。
放眼衣食住行,其中之二,都不盡如人意。然而,當我們把環境的範圍縮小,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優雅的西餐廳裡,乾淨的瓶裝水應有盡有;寬敞的酒店私人海灘上,歌舞昇平。酒店海灘
或許,衆多熱帶島嶼都能滿足遊客對於假期的遐想,然而,每一個可被替代的旅行目的地,都是原住民不可替代的家園。
被辜負的十年
2014年,被外界評價爲“有改革精神和能力的”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當選印尼總統。上任初期,他宣佈了一系列政治承諾,其中就包括通過原住民權利法案。該法案除在法律上承認和保護原住民權利外,還提供了一個正式框架來解決土地衝突、確保原住民社區的土地所有權。
十年過去,現佐科·維多多已正式卸任,這份法案仍然懸而未決。面對無奈的結果,印度尼西亞原住民聯盟(AMAN, Indigenous Peoples’ Alliance of the Archipelago)隨即開啓了與現任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延多(Prabowo Subianto)的溝通,但前路依舊不明。
好消息絕處逢生。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 16) 於11月1日在哥倫比亞卡利閉幕,雖然這場大會“錢”沒談攏便草草收場,但原住民權利終於得到了歷史性確認——哥倫比亞環境部長蘇薩娜·穆哈默德(Susana Muhamad)在閉幕式敲下木槌,標誌着實施和監督《公約》第8(j)條工作計劃的常設附屬機構正式設立。
這意味着,寫有“締約方尊重、保護和維持原住民和地方社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相關的知識,並鼓勵公平分享這些知識帶來的惠益”的工作計劃擁有了更高的地位。
一方面,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更嚴格的政策,用來督促旅遊經營者在新開發旅遊項目時與原住民社區、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合作,以保障原住民權利;另一方面,優化被開發的土地上的旅遊模式,同樣也具有保護環境和守護原住民土地的潛力。
遊客和當地人,以新的方式相見
“像在模仿猴子......那個藤蔓肯定會死”,原住民導遊普圖·威利·蘇普特拉(Putu Willy Suputra)傷心地描述用一根木藤盪鞦韆的旅遊項目,“走進森林,除了走動、觀看、傾聽和留下足跡,爲什麼還要做這些額外的事呢?”
公開信息顯示,巴厘島是世界上過度旅遊目的地之一,每天都面臨着公共治理難題,包括垃圾處理、環境破壞、過度擁擠等。未來巴厘島旅遊業必須在環境質量和遊客數量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旅行者在巴厘島獲得良好的旅行體驗,同時確保當地居民從旅遊行業中受益。
今年9月,巴厘島將在部分地區停止新建酒店、別墅、海灘俱樂部和夜總會。這一禁令可能會持續5到10年,以應對該島此前因過度開發帶來的無序建設、治安問題和就業競爭。
一位印尼海事和投資事務協調部的高級官員認爲,暫停建設政策旨在恢復巴厘島的旅遊生態平衡。巴厘島每年吸引數百萬國際遊客,但過度開發帶來的行業競爭加劇和治安事件頻發,令當地政府和居民苦不堪言。爲了加強管理和改善旅遊環境,巴厘島之前還推出了遊客旅遊稅,該稅約爲每人10美元(約合人民幣71元)。
通過設計與當地生態或文化結合的項目,改變Sea-Sun-Sand-Self的旅行方式,引導遊客更多關注當地生境和文化所帶來的特別樂趣,也是轉變當地社區角色的關鍵之一。
不少非營利機構正嘗試推行“生態旅遊”,例如向遊客介紹當地文化,帶遊客辨認當地森林植物、瞭解當地生態系統,爲遊客提供樹木認養、支持本地生態產品機會等。
國內,已有不少項目專注於在地合作。例如雲南西雙版納基諾山的雨林穿越——山寨居民帶領遊客走近正經歷“退膠還林”的橡膠林,更深入地瞭解樹木連同居於其中的各類動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空氣以及水等非生物元素一起,才賦予了森林生態系統豐富“內涵”,和更堅韌且長久的生命力。如此,遊客收穫了更有特色、更深入的旅行體驗,當地居民有了更多像嚮導、農家樂這樣多元的生計選擇,同時,推動多樣、可持續種植替代單一橡膠種植的工作,也找到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