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館和松林坡革命文物舊址修繕竣工試開放
經過全面保護修繕後,白公館看守所和松林坡文物舊址31日正式面向公衆試開放。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地處重慶歌樂山山腰,地形險要而隱蔽。1939年,白公館被改爲軍統臨時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館曾一度改爲美軍的第三招待所,供美軍居住。抗戰勝利後,白公館又恢復成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等皆被囚禁於此。1949年11月27日,軍統特務將關押在白公館的革命志士分批秘密押往松林坡,進行瘋狂大屠殺,僅19人脫險。1988年,白公館被國務院確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爲向社會和民衆進行革命歷史傳統教育的基地。
圖爲修繕完成後的白公館看守所。 劉相琳 攝
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復原及輔助陳列項目布展主要爲主樓一、二層10間房、輔樓5間房、刑訊洞共16間房的復原陳列展區,建築面積345平方米,展覽共使用照片112張,實物46件(不含代用品)。展覽以復原陳列爲主,配以適當的輔助陳列,並融合一定的科技展示手段。
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復原及輔助陳列項目以文物建築本體保護爲前提,儘量不破壞內部基礎牆體。爲復原以前牢房和刑訊洞的效果,採用顏料渲染手繪出主要牆面上的仿真建築痕跡效果,利用效果燈烘托,還原當時場景,彰顯烈士們英勇不屈的紅巖精神。
圖爲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內展出的黃顯聲殉難時穿在身上的皮背心。 劉相琳 攝
文物展櫃採用壁櫃和獨立展櫃相結合,壁櫃重點展出陳然等獄中革命志士繡的那面“五星紅旗”和黃顯聲殉難時穿在身上的皮背心;獨立展櫃展出的是代表關押在各個牢房裡革命志士的代表物品,豐富了展陳展出效果。
此次松林坡文物舊址區改陳,通過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內容上對各點展覽進行了補充和優化。改陳後的展覽項目主要包括“高揚旗幟濟蒼生——羅世文、車耀先烈士革命事蹟展”(戴公祠停車場)、“新中國最小的烈士”(戴公祠警衛室——“小蘿蔔頭”一家被害處)、“千古功臣——楊虎城將軍事蹟展”(戴公祠)、楊虎城將軍紀念室陳列(戴公祠會客廳——楊虎城將軍被害處),共計布展面積約360平方米。
在展覽形式上,松林坡文物舊址區改陳以專題陳列爲主,輔以一定的多媒體展項,與渣滓洞看守所舊址、白公館看守所舊址形成完整統一的參觀體系。
重慶紅巖聯線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馬奇柯介紹,僅“十三五”期間,就有逾千萬人次前往白公館參觀瞻仰,表達對先烈的敬意和哀思。此次對白公館、松林坡革命文物舊址實施全面保護修繕,將進一步擦亮這段無法磨滅的紅色記憶。(記者 劉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