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營業額年減35億 六都翻紅區竟靠昔日鬼城
▲疫情及電商衝擊百貨消費力,前3季年減35億,不過六都中的桃園逆勢成長,年增36億元,成長2成4。(圖/華泰名品城提供)
疫情及電商衝擊百貨消費力,前3季年減35億,不過六都中的桃園逆勢成長,年增36億元,成長2成4。房仲認爲,桃園話題不斷,如青埔「華泰名品城」帶入外地消費人潮,支應周邊生活需求,另類轉爲房市焦點。
10年前全臺百貨逾千家,隔年開始下滑,據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9月全臺百貨713家,與去年同期比較年減5.3%,而前3季全國百貨銷售額也小幅下滑1.5%,不過仍有逆勢成長的桃園及新北,增幅4.7%~24.2%。
六都中銷售額新北及桃園逆勢成長,以桃園年增2成4最多;百貨家數及銷售額減少最多臺中44家,與去年同期比減少1成,是六都中百貨公司最少區域。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實體通路受電商衝擊,百貨業家數逐年縮減,今年受疫情影響再減一波,不過桃園今年話題不斷,也讓百貨銷售額逆勢成長。
郎美囡表示,電商崛起衝擊中小型百貨而停業,不過大型百貨、購物中心銷售項目越趨多元,成爲當地機能題材,如桃園青埔的「華泰名品城」,新北市林口「三井outlet」,能帶入外地消費人潮,也能支應周邊住戶生活需求,另類轉爲房市焦點。
尤其疫情後內需大幅提升,今年週年慶各大百貨營業額驚人,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甚至單日業績破10億,但週年慶檔期多數在10月之後,並未反應在前3季的銷售額,顯見國內消費力強,全臺北中南不乏大型企業積極佈局。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消費結構及購物平臺不斷改變,小型百貨資源有限,面對市場變遷經營相對困難,反觀大型業者可多方位發展,經過市場汰弱留強,百貨業呈現強者恆強局勢,但面對激烈競爭,也將讓未來的百貨業展現不一樣的風貌。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指出,百貨公司通常代表區域消費力高低,爲了創造更高營業額,大多選址於人潮匯流處,或是集客力較強區塊,像是車站、高鐵站周邊方便到達,如板橋站前商圈、桃園站前商圈,隨着百貨進駐時間越長,帶動其他產業進駐,逐漸成爲商圈核心。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說明,百貨公司、outlet、購物中心等佔地大,所需營業面積廣,一般若非在市中心百貨聚落羣,就是設在交通便利處,如機場捷運旁、或是火車站前等,比如青埔的「華泰名品城」能夠搭乘機場捷線抵達,逛街完後可直接前往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