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論球/百年前日本過巴山足球故事

文/何長髮

我們知道唐山過臺灣的先人故事,但一段近百年的日本巴山的先人故事,直到近年世人看到日本足球起飛才被追溯談起。

巴西名腳奇哥早在90年代便赴日穿上鹿島戰袍踢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1908年4月28日,一艘名爲“笠戶丸號”的船隻從日本駛抵巴西山度士港,船上搭載的165個日本家庭第一次踏足這片未知的土地,他們將等待命運的安排。這一小支先遣隊的成員們深知,爲期50天的航行是爲了在這裡勞作謀生。在他們之後,並非沒有來者,從那時起一直到1940年的幾十年間,約有18萬名日本移民經過漫長的跋涉來到山度士,開始了他們在巴西的新生活

日本移民來到巴西的主要原因是一個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個原因則是巴西對因戰爭和人口危機造成的移民的歡迎政策。這同時也揭示出巴西人民熱情與隨和的天性,以及日本人民的奉獻精神與紀律性。

實際上這些移民很好的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隨着時間的流逝,當年那些日本移民的後代開始產生出強烈的本土情節,甚至超過了本地巴西人。這一移民影響本地人的進程還蔓延至巴西的足球運動

最好的例證便是足球大師羅納迪諾在球場上的精湛計謀,他的絕活“牛尾巴”是通過用球鞋外側擊球然後回敲使球在極快的時間內向擊球的反方向飛射,這一過程極易迷惑對方防守隊員。儘管人們普遍認爲羅納迪諾是從裡維利諾那兒繼承了此項技術,但事實卻是這一技術的專利屬於塞爾吉奧,這位日本移民後裔在上世紀60年代效力科林蒂安隊

裡維利諾,這位在1950年墨西哥世界盃上獲得冠軍巴西隊隊員,在多年後回憶起當他第一次看見塞爾吉奧表演這種球技的場景時說道:“在一場預賽中,當他接球並作出這個動作時,我們的後衛愛德華多差點就跑出場外了。”

解釋完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後,裡維利諾說:“這讓我難以置信,我看了看他,說道:‘嘿,日本人,你都做了些什麼?’然後他向我演示了這一技術是如何完成的。拿他的話說,是他發明了這項技術,而我讓這一技術更加完美。”

巴西足球得益於日本人的花式步伐,日本的聯賽也因巴西球員的效力而受益匪淺。其中巴西球員奇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於1991年加盟鹿島鹿角隊。這次跨國的轉會主要授意於該俱樂部對他華麗球技的覬覦。

這樣的關係是球員和新僱主之間的一種理解,然而奇哥更是一名足球大使,他促成了日本J聯賽的重組,還給日本足球帶來了急需的規範與組織。奇哥對日本足球的貢獻被世人所銘記,在鹿島,有兩座奇哥的雕像,還有一座紀念他的博物館。

“我知道他們希望我來日本踢球,但我不知道是否能滿足他們的期待,”這位來自巴西的傳奇人物告訴FIFA記者,“我很清楚,在38歲時我的職業生涯就結束了,我想嘗試一些其他事情。我的想法是幫助他們從一個業餘聯賽轉換到一個職業聯賽,並且親自去搜尋日本的文化和紀律,及其背後的動力和決心,我們設法在整個國家往前推動這些比賽。”

奇哥的貢獻並沒有就此結束,他接着解釋說:“我接任日本國家隊教練(2002〜2006年)的唯一原因是要爲日本人民盡心盡力。日本人民一直非常感激我,我不能拒絕。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歡在球場,那裡總是讓我感到像是在自己家裡。我不可能再有比這更好的教練生涯。”

▲日本前國腳浦知良早在80年代21歲便赴巴西山度士隊學藝。(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儘管日本人民和巴西人民的關係已經是充滿歡樂且極具成效的典範,但文化和足球間的差異偶爾也會阻礙相互理解。有時很難辨別哪一方的權重更大:是讓在日本業餘聯賽闖蕩的巴西前腰拉莫斯開創高水準的先河;還是讓三浦知良這樣的年輕種子選手去巴西不乏足球人才的國家功成名就。

“我當時還很年輕。我去山度士的時候只有21歲,我在球場上學到了很多,”在2011年日本世俱杯舉行之前,被稱爲山度士日本大使的三浦知良用流利葡萄牙語說,“我非常感激所有的山度士球迷對我的感情。”同樣強悍的拉莫斯卻走了一條相反的路,並與其東道國建立一種更爲強大和持久的關係時抒發了類似的感受。“我1977年來到日本時只有20歲,幾乎一無所有,”他告訴FIFA:“聯賽是業餘的,比賽在土場食物壽司。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習慣了它。事實上,我愛上了這個地方。日本是我的祖國,我現在是日本人了。”撫摸着肩上日本國旗紋身——那是非常清晰的。除了學習語言之外,他還於1988年取得了日本國籍,爲自己入籍的國家踢球,只在節假日才偶爾返回巴西。儘管如此,拉莫斯保留了他的里約熱內盧口音俚語。▲巴西裔的拉莫斯早在90年代便歸化日本踢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兩種文化間輕鬆的、流動的關係將在今年6月當日本國家隊到達巴西參加世界盃時得到再次體現。代表着自己的國家,現役亞洲冠軍也將爲150萬日裔巴西人踢球,這是日本於海外聚集人口最多的地方。“毋庸置疑,男孩們應當得到更多的激勵,他們會因此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日本的義大利籍教練札切羅尼告訴FIFA:“這有點像是家庭教育。”雖然時代早已變遷,日本足球的水準已有了一個飛躍,但是那種感覺仍是一樣的。在日本移民第一次踏上巴西這片土地的100年後,來自日本本土這批來訪者將很快在這裡找到自己所熟悉的東西。

“我當時還很年輕。我去山度士的時候只有21歲,我在球場上學到了很多,”在2011年日本世俱杯舉行之前,被稱爲山度士日本大使的三浦知良用流利的葡萄牙語說,“我非常感激所有的山度士球迷對我的感情。”

同樣強悍的拉莫斯卻走了一條相反的路,並與其東道國建立一種更爲強大和持久的關係時抒發了類似的感受。“我1977年來到日本時只有20歲,幾乎一無所有,”他告訴FIFA:“聯賽是業餘的,比賽在土場,食物是壽司。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習慣了它。事實上,我愛上了這個地方。日本是我的祖國,我現在是日本人了。”

撫摸着肩上日本國旗的紋身——那是非常清晰的。除了學習語言之外,他還於1988年取得了日本國籍,爲自己入籍的國家踢球,只在節假日才偶爾返回巴西。儘管如此,拉莫斯保留了他的里約熱內盧口音和俚語。

▲巴西裔的拉莫斯早在90年代便歸化日本踢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兩種文化間輕鬆的、流動的關係將在今年6月當日本國家隊到達巴西參加世界盃時得到再次體現。代表着自己的國家,現役亞洲冠軍也將爲150萬日裔巴西人踢球,這是日本於海外聚集人口最多的地方。

“毋庸置疑,男孩們應當得到更多的激勵,他們會因此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日本的義大利籍教練札切羅尼告訴FIFA:“這有點像是家庭教育。”

雖然時代早已變遷,日本足球的水準已有了一個飛躍,但是那種感覺仍是一樣的。在日本移民第一次踏上巴西這片土地的100年後,來自日本本土這批來訪者將很快在這裡找到自己所熟悉的東西。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