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新大學,不建了
又一所籌建中的新大學,被按下暫停鍵!
日前,有網友在問政四川上留言詢問成都海事交通學院的籌建進展,青白江區歐管委回覆:經覈查,成都海事交通職業學院項目正在進行解約,後續不再修建。
據悉,2023年1月,學院項目成功納入《四川省高等學校設置“十四五”規劃》。同年6月,成都海事交通職業學院項目簽約落戶青白江區,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將建設成爲國際化、現代化、標準化、產教融合、特色鮮明的職業院校。建成後,第一年在籍在校學生預計達到5000人或以上。
去年4月,青白江區區長信箱回覆網友相關詢問時還表示,海事職業學院項目已簽約,正進行規劃設計方案編制。目前,項目停止籌建的具體原因,官方並未對外公佈。
如火如荼的新大學籌建,已迎來轉折點?
新大學,籌建不易
近年來,受政策指導、區域高等教育佈局、經濟發展、土地規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各地襁褓中的“新大學”,籌建之路並不好走。
2024年4月,有網友詢問贛州工業信息職業學院的建設情況,對此,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官方指出南康區主動將民辦高職學院(贛州工業信息職業學院)的設置規劃提請省、市層面統籌調劑給其他縣(市、區),承接贛南師範大學科技學院整體搬遷及轉設工作。
除江西外,廣東省內多所籌建中的新大學,也遭遇擱淺。
此前,韶關市教育局與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簽署廣東韶關健康職業學院項目劃轉協議,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接力建設廣東韶關健康職業學院項目,改爲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蓮花校區;深圳市教育局於2023年年底回覆網友問詢時明確,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學院、華南理工·羅格斯創新學院三個合作辦學項目均已終止。
2023年7月,廣東江門市人民政府發佈《江門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涉及多所高校校區建設,而通過與2021年發佈的官方文件對比發現,此前提到“籌建廣東華僑職業學院”,同樣或難有新進展。此前,曾被列入建設計劃的珠海大學、普寧大學、湛江大學、汕頭健康護理職業學院、揭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等,迎來未知的變數。
在承接了衆多北京高校設立校區、研究院的雄安新區,曾規劃以新機制、新模式建設本土的高水平大學——“雄安大學”。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組建雄安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然而自2020年開始,轟動一時的“雄安大學”漸漸淡出官方視線。
不缺大學,只缺好大學
高等教育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多所新大學雖建成尚遠,但各地並未停下提升高教實力的腳步。
中共中央、國務院此前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2035年教育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是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同時,文件中強調,要分類建設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學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政策體系,引導高等學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由此可見,提升內涵和質量,成爲優化高等教育佈局的必由之路。
在“雙一流”建設有力推進下,河南省、廣東省、山西省、山東省、黑龍江省等衆多省市轉向以提質取代增量,明確:原則上不再增設新的普通高等學校。
“瘋狂”建大學的廣東,在《關於開展廣東省高等學校設置“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強化資源配置,合理控制高校增量,堅決避免盲目設置、重複投入、同質發展。如今,多所新院校的叫停、延期,則是對優化省內高校存量的一次落實。
在高考大省河南,“不缺大學,只缺好大學”成爲衆多河南學子的共識,河南通過資源整合,助力“新大學”的崛起,提升區域內高等教育資源競爭力。例如呼聲很高的張仲景國醫大學將以另一種方式復建,河南省教育廳在2024年底公示,擬按程序申報以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國藥學院和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部分資源爲基礎設立河南國醫學院。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