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徐秀蘭展現高度韌性 帶領環球晶「全球在地化」

徐秀蘭強調,環球晶已經開始在6個國家進行建廠,總金額達1000億元,6國的建廠都是屬於舊廠擴建,另外在美國興建新的12吋晶圓廠,去年12月1日美國新廠擴建啓動,預估未來環球晶的12吋產能將擴及亞、歐、美等3大洲。

談到全球布建產能的「起心動念」,徐秀蘭表示,2022年初併購世創的案子沒過,是觸媒。世創的案子跑了一年多,整個案子走到愈後面才發現這個案子「很政治、不經濟」,一開始還擔心反托辣斯議題,可是到最後卻是以「政治」的位階來看這件併購案。因此,環球晶開始展開「重新定義」,環球晶要的不是「世創」,而是「成長」。而取得「世創」只是方法之一,而另外的方法就是自己建廠。當地緣政治問題愈來愈大的時侯,我們又開始關注如何產生「差異化」?爲了讓自已的韌性最大化,面對現今疫情、氣侯變遷、戰爭等外在環境變動,我們採取「新全球化」。

徐秀蘭指出,環球晶的名字本來就是「環球」,在全球9個國家有17個半導工廠;而在世創併購破局後採取的千億元擴建,環球晶的半導體工廠由17個增至18個。環球晶的「新全球化」,和過去的全球化不同,更落實了「全球在地化」,無論是歐洲客人,還是美國或亞洲客入,都會認爲環球晶是一個在地公司。這個新定位,也讓環球晶更「環球」,更具有韌性。

展望2023年,徐秀蘭表示,去年12月陸續聽到客人希望交貨調整,5、6吋晶圓稼動率下降到8~9成,其他都是滿載,今年將是「先低後高」,上半年會低一些、下半年會復甦,但長約價量齊揚,全年高稼動、年成長的展望不變。

徐秀蘭亦點名今年的4大挑戰:一、客戶希望交貨微調,客戶有存貨壓力、能見度變弱。二、匯率愈來愈難預期,很多成本是不同幣值,匯率變化影響成本估算。三是、能源成本墊高,包括日、韓、臺、義大利、丹麥等國都調漲電價。四、人力持續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