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時候能吃副食品? 「3大原則」把握免疫耐受黃金期
寶寶的體重是評估飲食是否足夠的最佳指標,嬰兒於4個月大之後缺鐵比例明顯上升,若對於6個月大以後纔開始給予副食品,已經慢了一步。(示意圖/Shutterstock)
寶寶的體重是評估飲食是否足夠的最佳指標,嬰兒於4個月大之後缺鐵比例明顯上升,若對於6個月大以後纔開始給予副食品,已經慢了一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醫師裴仁生呼籲:4至9個月大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把握副食品三大原則,未來寶寶對食物接受性愈高,減少偏食或過敏的風險。
臺灣及歐洲兒科醫學會皆建議4到6個月大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純母乳哺育則最慢6個月大必須開始添加副食品。不僅能確保寶寶獲得足夠的營養,還有助於訓練與咀嚼相關的肌肉羣,強化臉部肌肉,這些肌肉同時也與說話有關。如果訓練不足,寶寶說話與發音會受到影響。
裴仁生指出,4至9個月大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把握副食品三大原則,未來寶寶對食物接受性愈高,減少偏食或過敏的風險。第1是儘早接觸副食品,從寶寶4個月大後開始,可以逐步引入新的食物,每次添加一種食物,由少量1-2湯匙開始,以評估過敏反應。
裴仁生又說,第2則是循序漸進,由稀漸濃,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逐步調整食物的濃度,可從稀釋過後的果汁、菜湯開始,一開始即使寶寶只吃一湯匙也算是成功的嘗試。寶寶的大便若出現未消化的食物(例如紅蘿蔔或玉米的皮、蔬菜的纖維等),這都是正常的,不必因此停止餵食。
第3則爲少量多樣化給予,在寶寶滿一歲之前除了蜂蜜外,可以嘗試各種食物;少量多樣化,可縮短嘗試各種食物的時間。若擔心易過敏食物則可以等等寶寶6個月大以後再嘗試,不過原則上還是在8個月大以前嘗試,以把握免疫耐受的黃金期。
桃園醫院小兒個管師董品潔表示,隨着寶寶吃副食品的增多,奶的攝取量會自然減少。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6至8個月大的寶寶每天至少應該吃2至3次副食品;9個月大以後,1天至少吃3至4次副食品。可選在寶寶較餓的時候餵食(例如吃奶前1小時)較易成功,下一餐奶量可視副食品攝取情況進行彈性調整。若寶寶僅露出皺眉和嫌惡的表情,並未明顯推拒時,可能只是不習慣新食物,應多嘗試幾次;但是,當寶寶明顯的拒絕張口、將頭轉開或哭鬧起來時,勿強迫餵食,可暫停1、2天后再試。
董品潔提醒家長,在3歲以下的寶寶應避免給予硬且圓的食物,以防寶寶噎住,例如堅果、葡萄、果凍、湯圓、粉圓或糖果等。家長的責任就是寶寶在歡樂的環境中享受副食品,並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