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解讀|藍箭航天張昌武:商業航天成爲新增長引擎 創新是關鍵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出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商業航天。

“商業航天發展確實迎來重大的窗口期和機遇期,這個階段行業和企業更加需要冷靜和務實,需要紮實和嚴格。國家從政策和資源層面對商業航天有了系統性的指引和保障,接下來需要企業做好自己、交付成績。”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昌武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採訪時表示。

大運力可重複使用火箭須在3年內突破

張昌武認爲,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有賴於領域內實質性的能力提升和技術突破。“尤其是大運力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必須在未來3年實現根本性突破,中國商業火箭發展的真實刻度應該是跟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刻度對齊的。”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在新質生產力框架下提及商業航天,張昌武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商業航天同樣是以技術、模式創新引領的行業,本身就是一種新質生產力,是一種新產業、新能力、新可能。

“新質生產力,首先是新,對於運載火箭來說,要能夠在原有航天能力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無人區、填補空白建立領先,並對標世界一流。”張昌武說。

其次,他認爲這是關於生產力的話題,“所以需要在生產工具和作業方式上有重大提升,才能從底層建立起新的能力,改變生產力”。他表示,藍箭航天爲了建立世界級的液氧甲烷火箭技術,從設計工具到製造系統做了全過程的研發創新,也是基於對於新質生產力水平的追求。

成爲新增長引擎 創新是關鍵

那麼商業航天如何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成爲新增長引擎?張昌武認爲,敢於和實現創新是關鍵。

具體而言,一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把握好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二是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技術創新,確保技術和產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三是加強產業鏈建設,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提升我國商業航天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中國商業航天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整體在朝着商業航天產業聚集。從業內企業的角度來看,競爭與機遇並存。在火箭、衛星、衛星互聯網、衛星下游應用等賽道上,商業化的程度不一,但都出現了許多市場參與者。”張昌武對國內商業航天態勢作出如上總結。

同時他認爲,從全球來看,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水平與美國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這與產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以及目標牽引有關”。他表示,運載火箭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需要在政府的扶持幫助下發展,“比如不斷優化針對商業發射的監管政策,進一步開放市場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白金蕾

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