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 唐菖蒲伯克氏菌「來源恐成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於7日下午5時30分公佈最新通報人數,沒有新增個案,但檢驗陽性新增一例,總共陽性個案累積33例。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佈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最新進度,累計卅四例通報,其中卅三人檢驗陽性,而唯一陰性個案則未吃過粿條、河粉,更一步確定了問題食材;再者,衛福部檢驗刀具、砧板、廚師手部檢體,結果均未能培養引起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唐菖蒲伯克氏菌其實不好培養,喜的是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在臺灣仍屬少見,但令人擔憂的是,這菌從何而來,這已不容考究,無從得知。

該食安事件造成兩人死亡,目前仍有四人在加護病房,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其中三人恢復意識,意識恢復,代表腦受損程度處於可接受範圍,腦部破壞程度較小,如此換肝纔有意義,目前仍有一人仍陷深度昏迷中。

昨天卅四例通報全數完成檢驗,其中卅三人檢驗陽性,均食用粿條、河粉,唯一陰性個案則只吃了炒麪,王必勝指出,問題應該就是出在粿條。

寶林茶室中毒案日前公佈越籍代班廚師手部檢出邦克列酸,連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建議,食藥署應針對糞便檢體進行「細菌培養」,確認廚師腸胃道是否「帶菌」,擔心唐菖蒲柏克氏菌恐已在臺灣生根。

不過,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則認爲,唐菖蒲伯克氏菌過往只存在植物上,從未見過與人共生,帶原說法不合常理。較合理的解釋爲廚師處理產生毒素的食材,毒素殘留在手部,但沒有清洗乾淨,因此攝入體內,但這個途徑吃下去的量不多,因此,血液驗不出來該毒素,即便糞便爲陽性反應,僅能推估有暴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