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和農商行掃貨,淨買入利率債超千億,大行賣債或成爲債市行情最大制約

財聯社3月17日訊(編輯 李響)上週債市長端、超長端再次出現較大調整,以大行、基金機構爲代表的機構持續出貨,保險和農商行則“逆勢掃貨”,在地方債和長久期政金債上分別買入697.8億元和621.7億元。

在部分機構人士看來,債市經歷持續調整後,性價比也在修復,保險與農商行增配長債的行爲使得債市正息差進一步鞏固,不過當前市場做多的契機相對不足,債市行情好轉仍需要繼續積累做多力量。

農商行“逢回調買入”成爲上週債市最大買家

財聯社從業內人士獲悉,上週利率債最大買盤爲農商行,其買入量1088.2億元,其中在國債和政金債市場分別淨買入456.6億元和631.6億元;大行成爲利率債最大賣方,合計賣出970.6億元。此外,城商行和基金淨賣出規模較大,分別達到743.5億元和645.7億元。

細分來看,農商行在債市收益走高下,延續“逢回調買入”的策略,其中7-10年政金債成爲其最大淨買入品種,規模高達621.7億元,佔總淨買入規模的57.13%,而在同業存單市場,農商行則成爲最大淨賣方,合計賣出118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存單到期收益率下行曲線逐步陡峭化,與國債倒掛程度減弱,一定程度上與基金大規模兜底買入有關。數據顯示,上週貨幣基金淨買入存單規模高達1720億元,環比增長超千億。

浙商固收分析師沈聶萍在相關研報中稱,基金長債情緒顯著走弱,倉位由長向短調整,主要買入存單,在短端利率調整相對合意且降準預期強於降息的背景下,短端避險屬性進一步凸顯。

保險機構增配地方債節奏明顯,或達到“合意”點位

除農商行拉長久期增配長債以外,財聯社還注意到,保險機構增配長久期地方債的規模也持續位於高位,幾乎“壟斷”上週地方債的融資規模。數據上,保險公司淨買入近700億元地方債,大幅高於第二位的農商行199.3億元,在利率債市場上單週買入規模也高達347.1億元。

華西固收分析師謝瑞鴻在相關研報中表示,當地方債到期收益率突破2.15%,接近2.20%之時,保險重新加大了對地方債以及超長國債的買入力量,這或許意味當前超長債票息水平基本回到保險“心儀”線之上。

據謝瑞鴻在研報中介紹,覆盤1月以來保險二級交易行爲,其關注品種主要爲地方債、超長國債、存單、二永等四類,但點位偏好較強,在逼近某一臨界值時會大額增配。

“保險與農商行增配長債的行爲使得債市正息差進一步鞏固,對長期和超長期國債利率觸頂回調構成制約,已成爲當前市場重要的穩定器”,謝瑞鴻表示。

大行持續賣債,仍對長債收益率下行形成制約

對於銀行機構最近大幅賣出債券的行爲變化,華泰固收分析師仇文竹在研報中表示,銀行賣債的行爲或在3月份保持較強勢頭,對於債市整體回調影響較大。在仇文竹看來,考慮到銀行一季度持有的部分長久期利率債基金一季度業績表現不佳,觸及止損線後或面臨贖回壓力,同時存在季末或賣出部分OCI債券兌現浮盈“修飾”業績的可能,此外銀行以及銀行一級市場承接長久期政府債任務增加,二級市場更傾向於賣出長久期政府債,以控制久期等制約因素存在,對長債擾動作用仍存。

多位機構人士指出,債市經歷持續調整後,性價比也在修復,其中存單短債確定性最好,長債對於保險、農商行等機構已具備配置價值。當前市場做多的契機相對不足,仍需關注貨幣政策以及央行投放節奏,債市未來收益率下行趨勢仍需要繼續積累做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