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暑期檔黑馬,卻口碑票房雙撲,《異人之下》影版不如劇版?

烏爾善年年有仗要打。

去年《封神》,天崩開局,沒上映就被“國產魔幻ptsd”的影迷們判定成爛片,排片少,上座率低。

直到在自來水的帶動下,票房緩慢爬升,靠持久戰打出26億。

從妖氣十足的《畫皮2》,到盜墓題材上桌吃飯的《尋龍訣》,再到《封神》,烏爾善可以說坐上了“國產奇幻首席大祭司”的交椅。

一帆風順了?

誰能想到今年暑期檔,給他的又是逆風局

異人之下

《異人之下》,改編自國漫巔峰IP《一人之下》,都市現代風奇幻異能作品。

自項目官宣以來,想看人數一直高居不下。

△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今天一看豆瓣6.3。

不如預期?

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這絕對是近期,口碑最兩極分化的一部片

有人看得超嗨,有人在銀幕前被創飛。

Sir也在上映首日就去看了最早的場次,體感也是九曲十八彎。

一開始,有被誇張的漫畫演繹尬到。

但隨着一輪輪流暢的動作場面、一個個鮮明人物的出場,最終,還是有爽到。

羅天大醮(異人大戰)什麼時候來,還等着看王也和諸葛青呢。

但爲什麼觀感會這麼分裂?

這背後,有太多烏爾善想要打破的次元壁。

Sir今天從內容改編、視聽呈現的角度,聊聊這部片子充滿爭議的幾個問題。

01

電影改編,尤其是世界觀獨特精細、人物繁多的漫畫IP改編,難度是相當大的。

儘量內容還原,路人觀衆會覺得人物太多、故事太趕。

進行刪減,原著黨心中都有各自期待的名場面細節,總會有所遺漏。

不過,《異人之下》作爲一部合格、創新的商業電影,觀影門檻已經放到最低,沒看過原作也不必擔心。

《異人之下》的都市異能世界,如何在沒有接觸過原IP的觀衆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字,“異”。

國風超能力展示+視效動作爽感。

將複雜的世界觀設定,一拳一拳打在觀衆的腦海裡。

將動作作爲電影文本補充的一部分,是導演的第一個策略。

動作方面的紮實,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烏爾善導演每次都藉着拍電影的名號開演員動作訓練班。

某些古偶中動作不到位、綿軟無力、站沒站相的問題,《異人之下》都不會有。

飾演馮寶寶的李宛妲練到了八極拳一等獎;

飾演夏禾的娜然苦練形意拳和蛇拳;

男主張楚嵐演員胡先煦爲了將電影中“被打”的效果表現得更好,也是冒着恐高反覆在威亞上上下下。

特效場面,更是下了真功夫。

和劇版相比,電影的動作場面用全景、大全景居多,沒有迴避異能的整體呈現。

而且每場人物動作戲都和場景風格結合。

比如,馮寶寶試探張楚嵐,電影放在了無人的男廁。

一方面,符合他此時低(窮)調(酸)的風格;另一方面,也凸顯了馮寶寶人設中的不諳世事與天然。

而且,足以和公廁的上一場被單方面霸凌的戲形成對比。

張楚嵐在這樣粗鄙的場景裡,被激發出了閃耀的金光術,足以顯現男主性格的“藏”。

此外,Sir印象深刻的特效還有天下會會長風正豪的拘靈遣將。

富貴典雅的老闆會客廳,突然濃雲密佈,將上位者的威壓展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四張狂的醫院打鬥戲也是電影的原創,乾淨無菌的環境遇上這些邪性、極不常規的敵手,又把可看度上升一層。

爲了呈現這些場面,電影更是專門用IMAX特製拍攝。

爲了保證核心動作戲的豐滿,電影進行了一些文戲的刪減,節奏較爲快速。

比如,原作中馮寶寶剛出場挖墳,用的是張楚嵐姐姐張寶寶的假身份,之後又有諸多神秘隱藏,幾話後才得知真名。

而電影將身份隱藏的情節以一兩句嘴炮笑點帶過。

張楚嵐被風莎燕架去天下會,也是一個地圖俯瞰鏡頭做橋,進行場景跳躍。

如果要看完整還原劇情。

那麼電影不佔優勢。

不過,就像少年漫最先抓人眼球的總是比武大會。

(《龍珠》天下第一武道會、《獵人》獵人考試、《火影》中忍考試)

《一人之下》漫畫的第一個高潮點,其實是羅天大醮。

各派年輕人在競技中各顯神通、高人氣角色都將登場,還有龍霧山老天師、小師叔的核心戲份。

《異人之下》首部更像是熱身亮相。

但爲了讓劇情也有足夠的衝突,將原作中的小反派沈衝豐富成了本部的大boss,核心戰鬥場景增加了主角團和“全性”四張狂的戲份。

02

不同於之前《封神》的古典英雄敘事、穩紮穩打,這次的《異人之下》,從視聽風格上就“玩很大”。

烏爾善極力想保留的,是原作的漫畫風。

最明顯的,是人物展示炁的色彩區分。

故事中炁的產生,可能和傳統文化中的穴位、經絡有關,電影則是把這種經絡線條明示出來。

最終戰鬥場面,吸納別人炁體的“小額炁貸”沈衝,被張楚嵐絕殺。

一個個彩色的經絡人體從他身上竄出,造就一個的炁體串串香名場面。

Sir還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其實電影的第一幕,“異人之下”四個大字出來的時候,就是用經絡的紋路構成的標題字樣。

也是出於這種間離風格,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了許多漫畫梗:

突然出現的漫畫擬聲字和分鏡格子;

還有戰鬥漫畫最常見的,戰鬥關鍵時刻,只有解說可以擁有時間暫停的權利。

只不過,這些演繹方式,對於鮮少擁有漫改片觀影習慣的觀衆來說,還是需要適應。

導演嘗試的創意畫風還有真人摹片動畫,主要用於回憶戲份。

用這種粗顆粒度的畫風,還原不穩定、會丟幀的記憶。

但問題在這——

接受的人覺得有漫畫感。

不適的人,是因爲AI生成氾濫後,對有即視感的畫風敬而遠之。

而且。

不像別的電影,動畫起轉場作用。

這些動畫包含了關鍵反轉,以及情感爆發時刻,所以也就放大了觀衆的分歧。

漫畫感的另一個分歧。

那就是片中的女性多以誇張的機位,香豔出場。

不喜歡的人覺得過火了。

但你懂的,漫畫一大特徵就是誇張放大。

而電影中並不是純粹的玩梗。

場景設計都和女性角色的故事線關聯。

馮寶寶的洗澡段落,是爲了引出將張楚嵐沉入水池覺醒老農功的關鍵戲份,她和徐翔一家人的過往反而是最大的催淚點。

風莎燕的僞牀戲,是爲了家族榮譽。

夏禾看似最擦邊,實際上,只是百無聊賴地通過自己的天生技能將男性玩弄股掌之中。

而爲了平衡電影的漫畫風格,《異人之下》也埋了很多現實世界流行文化的彩蛋。

管理異人權限最大的機構,是一間最常見的快遞公司“哪都通”。

全景跟隨鏡頭伴着一段流暢的異能展示調度很亮眼。

這裡,也有超絕長腿歐巴快遞小哥。

每個角色一首風格完全不同的專屬BGM,也可以戳中每類人羣。

張楚嵐,屠洪剛懷舊風的《中國功夫》;

馮寶寶,四川民歌《黃楊扁擔》在空靈女聲(馮寶寶)和悠長男聲(徐翔)兩個版本交疊出了半個世紀的寂寥;

夏禾,又媚又勁,反正我看完就去貢獻了於貞的《放肆愛》播放量;

柳妍妍,超級斬搖滾+紅白機音效亞比到沒邊。

但回憶裡,又是《馬兒嘟嘟騎》的民謠反差。

導演擅長在各種熟悉元素中製造大反差。

馮紹峰,在這裡變成了滿口上海話、動手就是威爾第歌劇、擡手就是香檳的騷包反派。

而我們小時候最熟悉的“金龜子”劉純燕,這裡也變成了四張狂中用柔聲封閉他人生命的殺人魔。

此外,還有張楚嵐裝杯模仿李小龍被當場打臉,他穿的各種山寨牌子衣服、片尾工作人員以辣眼的豔麗彈幕形式劃過……

解構無處不在。

03

看完《異人之下》電影,Sir也在回想剛剛接觸《一人之下》漫畫時候的心情。

這兩者從畫風觀感來說,其實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天馬行空、喜感繽紛的萬花筒。

一個是大場面相對素樸、但荒誕之中更顯膽氣的少年異想世界。

到底怎樣的改編纔是合適的?

在當今的國產電影市場,依舊敢走一條新路子、探索新風格的嘗試,卻是更難得的。

Sir從最終的成品,發現了改編作與原作最大的重合,正是在於:大膽解構。

原作中,老天師可以“爲老不尊”,“全性”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派;

人與異人之間的平衡,每個人的不同觀點與做法,都可以在漫畫裡被尊重;

男主可以是有灰度的、帶點兒喪的、“不搖碧蓮”的;

而傳統文化與俠氣,也可以以一種調笑的方式打動人心。

在這種無厘頭冷感中燃起的熱血,反而更接近於奇蹟。

這讓Sir想起花絮中的一個細節,關於電影裡的配樂過滿,音樂負責人甚至都反覆確認:“你確定要這樣做嗎?”

但是烏爾善寧願保持這種拼貼風、後現代手法,顛覆原有的觀影習慣。

爲什麼不能在一部電影的結構下,同時加入一種蹦迪般的體驗呢?

打破次元,總是一個風險行爲。

關於電影的“地獄開局”,烏爾善導演也在路演時自嘲,說“習慣就好”。

不過,他也很真誠地表達:

在票房大幅度縮水、國產電影破億困難,片荒了大半年的2024電影市場。

Sir還是很開心,仍舊能看到一羣認真、大膽的創作者,在努力把國風ip做出風格化的模樣。

至於它到底是好是壞。

當你親身收穫一次突破原有觀影習慣的體驗後,或許可以做出回答。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就是塗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