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人工智能需求激增 或再度拉響芯片短缺“警報”
智通財經APP獲悉,貝恩諮詢週三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以AI爲重心的半導體和支持AI的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的需求激增,而這或將導致下一輪全球芯片短缺。
上一次半導體嚴重短缺發生在新冠疫情期間,當時人們被迫困在家中,供應鏈中斷,而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卻在上升。
科技巨頭們一直在搶購主要產自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單元(GPU)。位於數據中心的GPU對於訓練大型人工智能模型至關重要,而這些模型是OpenAI的ChatGPT等應用程序的基礎。
與此同時,高通(QCOM.US)等公司正在設計用於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芯片,使得設備得以在本地運行人工智能應用程序,而不必通過雲端互聯網連接。這些通常被稱爲支持人工智能的設備和公司,從三星到微軟皆已發佈了該類產品。
貝恩表示,對GPU和人工智能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可能是芯片短缺的原因。貝恩美洲技術實踐主管Anne Hoecker稱:“對GPU的需求激增導致半導體價值鏈的特定要素出現短缺。”
“如果我們將GPU需求的增長與人工智能設備的浪潮結合起來,這可能會加速個人電腦產品的更新週期,那麼半導體供應可能會受到更廣泛的限制。”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支持人工智能的設備需求規模將有多大,到目前爲止,消費者對這些設備的態度似乎很謹慎。
貝恩還指出,“半導體供應鏈極其複雜,而需求增長約20%或更多,因此很可能打破平衡並導致芯片短缺。”“人工智能在大型終端市場交匯處的爆炸式增長超過這一門檻或將輕而易舉,並將在整個供應鏈中形成脆弱的阻塞點。”
目前,半導體供應鏈分佈在多家公司。例如,雖然英偉達(NVDA.US)可能會設計其GPU,但GPU是由臺積電(TSM.US)製造,而臺積電則需依賴來自荷蘭等世界各國的芯片製造設備。此外,最尖端的芯片只能由臺積電和三星電子進行大規模生產。
地緣政治也可能是導致芯片短缺的一個因素。半導體被世界各國政府視爲戰略技術。美國一直在通過出口限制和其他制裁措施試圖限制中國獲得最先進的芯片。與此同時,美國一直在着力於提升美國境內的半導體生產能力。
貝恩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限制以及跨國科技公司與中國的供應鏈脫鉤,繼續對半導體供應構成嚴重風險。工廠建設的延遲、材料短缺和其他不可預測的因素也可能造成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