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跟蹤、被網暴,被入侵,運動員苦“飯圈”久矣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聞喜
編輯|定東
飯圈文化,流量綁架,又一次指向了當紅的運動員們。
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在進行,體育飯圈化現象引發了衆多討論。8月3日晚,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陳夢和孫穎莎兩位頂級的運動員包攬冠亞軍,爲中國代表團再添寶貴的1金1銀,也爲觀衆們呈現了一場酣暢淋漓的乒乓球巔峰對決,但在賽場之外卻出現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比賽場館內,孫穎莎的粉絲佔據了絕大多數,他們手持各式各樣的橫幅和道具,爲支持的選手瘋狂應援。但他們爲孫穎莎吶喊了一整晚,對陳夢的奪冠卻選擇了沉默和嘆息,手中的應援道具也停止了揮舞,甚至現場還有人對陳夢喝倒彩、豎中指……
這奇怪的一幕也發生在了網上,層出不窮的“陰謀論”、“對立論”挑動着網友的神經。據“微博管理員”消息,近兩日在相關賽事討論中存在的拉踩引戰、惡意攻擊等行爲,共清理違規內容12000餘條,並對300餘個違規賬號視程度予以階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處置。
在體育明星的高流量光環背後,畸形的“飯圈文化”正圍獵着運動員們。某些粉絲不斷做出過界、越界,甚至是違規、違法的行爲,不僅嚴重損害了運動員的個人形象,也侵蝕着體育場上的競技精神。
一、
被跟蹤、被網暴,被非法入侵房間
運動員苦“飯圈”久矣
時至今日,飯圈文化幾乎已經“圍獵”體育界。
尤其對乒乓球、跳水、游泳等高熱度體育項目的運動員而言,今年巴黎奧運會上的這一幕,並算不上是什麼特例,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訓練一直飽受各種“騷擾”。
其中,備受關注的乒乓球項目更是成了“重災區”,國乒主力隊員樊振東、王楚欽不堪極端粉絲的騷擾、跟拍,多次在社交媒體上發聲——“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隱私”。
此前,網上曾流傳出一段王楚欽在機場通道發怒的視頻。視頻中,王楚欽正在往前走,此時邊上一位女孩離他非常近,一直用相機近距離跟拍王楚欽。王楚欽隨後忍無可忍,直接朝着女生說道:“你是要跟我自拍嗎?離我這麼近。”“離我遠點,別拍我了,再拍我報警了”。
當天深夜,王楚欽發文,希望抵制“代拍”和長時間跟拍等行爲。他提到。“真的不希望大家在機場、訓練館外、宿舍酒店外花長時間等候並跟拍我們,造成公共場所的秩序混亂,也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此前,樊振東也遭遇過粉絲送機引混亂、被“私生飯”跟蹤多日甚至非法入侵酒店房間等事件。今年3月,樊振東的個人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又被曝光,給樊振東及家人生活帶來了極大傷害。樊振東也曾多次公開表態:不要把飯圈陋習帶進競技體育。
2021年,在全運會連奪六金的東京奧運會200米混合泳冠軍汪順現身機場,戴着口罩的他被粉絲包圍,之後出現了令人窒息的一幕:一位粉絲強行給他戴上一頂帽子,見汪順摘下,該粉絲又厲聲喝道“你給我戴上”,繼續使勁把帽子往汪順頭上扣,隨後還衝到汪順的面前,開始大吼大叫斥責汪順,現場一度陷入混亂。
而且,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體育圈盛行起了“唯粉”。這類粉絲又稱“唯飯”,指在某一團體中只喜歡某一個成員,對其他成員則僅是路人,甚至是報以惡意的粉絲。
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10米臺決賽中,陳芋汐奪冠,全紅嬋獲得亞軍。現場一位全紅嬋的粉絲在看臺上大吼“裁判不公”,認爲全紅嬋被“壓分”。賽後網絡上出現了較多質疑“裁判不公”“故意壓分”的輿論,甚至出現了對陳芋汐的攻擊和謾罵,戾氣之大令人費解。
今年5月的WTT沙特大滿貫賽女單決賽中,國乒選手陳夢一舉奪得女單和女雙兩項冠軍,然而卻遭到不理智對手粉絲的猛烈抨擊,甚至被描述爲“小偷”,依靠運氣和走後門獲得參加巴黎奧運會的機會,有人甚至直接在陳夢的社交媒體賬號下對她進行攻擊和謾罵,對運動員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可以說,體育圈苦“飯圈”久矣。
將體育比賽場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追星現場”,畸形的飯圈文化嚴重擾亂了運動員的生活和訓練,甚至可能直接影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和水平發揮,嚴重影響了體育圈內部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二、畸形的“愛豆至上”,水深的追星產業鏈
“愛豆”是什麼?
愛豆最初來源於日韓對年輕偶像的稱呼,源自英文"idol"的音譯。這個詞在粉絲文化中非常流行,用來表達對偶像的喜愛和支持,也是近年來一種發展迅速、席捲深遠的流行文化。
一方面,愛豆可以爲青少年提供榜樣,幫助他們在塑造自我、尋找成長方向的過程中學習模仿 。但另一方面,某些粉絲可能會出現唯偶像是從,沒有標準、缺失底線,如絕對美化愛豆的“愛豆至上”,貶低其他對手的“拉踩攻擊”。
而圍繞某個“愛豆”形成的“飯圈”,與一般粉絲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這是一個有組織、利益化的專業圈層。一般由打投組、數據組、反黑控評組等組織把單個的粉絲集合起來,通過管理和分工,形成了一支統一、高效又模式化操作的“爲偶像榮譽而戰”的嚴密組織。
平日裡,他們或是簽到、點贊做數據,或是給偶像打榜、投票做榮譽,或是在各大平臺舉報對偶像不利的言辭,由大粉發號施令,組內粉絲一擁而上,井然有序,訓練有素。
可一旦到他們認爲某個人或某件事影響到自己“愛豆”的利益時,“飯圈”會集結所有火力一致對外,控評、屠版、互踩、掛黑、集體人肉、網絡恐嚇……飯圈互撕這些年來已經屢見不鮮。
隨着體育明星的熱度和流量不斷聚集,一條條灰色利益產業鏈也隨之展開,讓狂熱的追星族行爲越發瘋狂和不可控。
“出××出發、到達hb(航班縮寫)”,在各大社交媒體中,售賣、求購運動員航班信息的並不少見,運動員的個人信息更成爲了明碼標價的“商品”。這背後,代拍、直拍、簽名照都是生意,並不斷衍生出來更多的逐利主體,這些運動員物料會迅速發佈到社交媒體上,然後被公開叫賣。
粉絲的“以愛之名”,早已被市場所量化。根據統計數據,追星市場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且在中國,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體育飯圈化亂象頻出,已經引起了各方的重視和關注。
從4月23日起,多家互聯網平臺開展爲期3個月的體育飯圈生態治理專項行動。5月15日,國家體育總局公開表態,體育不應該,也不允許成爲畸形飯圈文化繼續滋生的“引線”和“溫牀”。
但作爲一種社會現象,“飯圈文化”很難完全消亡,甚至可能隨着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演變成新的表現形式。對待飯圈文化,既不能一概而論地否定,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如何正確引導是一道必須直面的長期考題。
聊到現在體育飯圈化現象,奧運冠軍鄧亞萍曾在採訪中表示,“喜歡某一位運動員,並且因爲運動員而喜歡上某項運動,這都是特別好的事。但我們只講喜歡誰就好了,不用去攻擊別人,大家都是中國隊的,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
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拼搏努力,在於挑戰極限,也在於場上的各種不確定性。不要讓“烏煙瘴氣”的飯圈文化,困住任何一位爲夢想奮鬥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