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民企的兩手策略
(中新社)
在過去兩年,中國大陸政府打壓了國內最重要、最成功的幾個公司,像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和美團點評。另外,從2018年開始,中國政府也重組了幾個像萬達及恆大這樣的大型私人企業集團。大陸政府幾十年來對市場經濟及私人企業的全心擁抱,似乎已經走到盡頭。然而在同時,也悄悄地做了很多對企業友善的法令改革,主要是簡化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程序,以及幫助他們處理因商業而衍生的法律訴訟過程。
政府一方面打擊大型私企,另外一方面又制定了許多對企業友善的法律。這樣的政策似乎充滿了矛盾。然而,這其實反映了中共的雙重目標:一方面容許私人企業的繁榮,另外一方面又要掌握全面的控制權。中共對大型私企的打擊,並非想回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經濟路線,而是忌憚其對黨權力的威脅。這種思維的結果,就是我所稱的兩手策略:一隻手摧毀一切對黨的權力威脅,另一隻手則扶植私人企業,藉它們來繁榮經濟,創造就業,持續創新,但又不會壯大到會威脅自己的權力。
如果私人企業能持續發展,而政府持續保有權力,這個策略當然就算是成功的。此中最大的變數,是政府因扶助中小企業而取得的成長,是否能超過對大型企業的管制而產生的傷害。當創業家瞭解到他不可能再創造另一個阿里巴巴時,所帶來對經濟的損害,可以用數以萬計的新小企來彌補嗎?換句話說,失去了幾個十億百億級規模的公司,可以用一羣百萬級規模的小公司來彌補嗎?
我們如果看現時大陸經濟的數據,不同的指標都各自支持悲觀及樂觀兩方的看法。2021年,都會地區的失業率雖僅5.1%,但在16到24歲的年齡羣裡,失業率高達14.3%。騰訊和阿里巴巴有很多員工被資遣,但這些人已經在比較小的新創公司裡找到工作。雖然政府極力想扶持中小企業,但很多小型企業仍然覺得融資困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從對政府打擊企業的失望,反轉爲因政府對私人企業支持而產生的樂觀期待。
不論結果如何,有件事很明顯:我們從未在歷史上看到像現在中國這種強大的私營企業在共產政權下受到控管的制度。政府雖然在政治上回到了毛時代的模式,但在經濟上卻不願採取他的計劃經濟及國營事業思想。在兩手策略下,私人企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這個策略如果成功了,共產黨將有持續執政的基礎。但如果失敗了,撼動的不僅是中國經濟,而且是政權。(作者爲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