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盤古大觀”,“龍首”變“平頭”之外的故事!

01

楔子

前兩天我看到abbs的一篇推文,說的是北京著名的“盤古大觀”,改造已經完畢。項目中寫字樓頂部的“龍首”改成了“平頭”,其他好像沒什麼變化。

大家都知道:對於任何一個事物,單純的看外表變化,而不去問問是什麼帶來了這些變化,這不是我的風格。

當我查了一堆資料之後發現:這個項目還是挺有故事性的,今天的文章就來分享一下”龍首“變”平頭“之外的故事!

02

項目簡介

盤古大觀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橋,緊臨“鳥巢”和”水立方“。項目總佔地面積:3936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18484.70萬平方米。

該項目自南向北由:一幢191.65米的超5A級寫字樓(龍首)、三幢盤古公館(龍身)、一座盤古七星酒店(龍尾)和商業長廊(龍廊)及空中四合院組成,項目全長700米。

03

前世今生

(2002-2008)

這個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一開始的項目名字叫“摩根中心”。2003年,由於和建設方發生糾紛,項目停工了。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與“摩根中心”一路之隔的東側地塊,被規劃爲2008年奧運會舉辦地的主體育館(“鳥巢”),周邊地塊隨之迅速升值。

這是一個重要的契機,總不能讓”爛尾樓“出現在全世界的面前吧。2006年還爛尾着的摩根中心,一定得在奧運會開幕前完工。幸虧爛尾前,項目主體結構快封頂了。

我在網上發現了一組“記錄鳥巢建設全過程”的照片,在這些畫面裡,我們能感受到盤古大觀從爛尾狀態到“閃亮登場”的變化。

圖一:2003年12月24日,體育場(“鳥巢”)開工;摩根中心已經停工了。

圖五:體育場看臺部分初露端倪;摩根中心還停工着。

圖六:體育場主體結構完成;摩根中心有復工的跡象。

圖七:2008年6月28日,體育場正式落成;盤古大觀也落成了。

據報道,奧運轉播的很多機位,就設在盤古大觀上,大樓的6、7兩層還被用作媒體演播室。

照片是由何林元先生拍攝的,非常珍貴。他用6年時間,拍攝一萬餘張照片,真實記錄了“鳥巢”的建設全過程,也非常偶然的記錄了盤古大觀的這段歷史!

04

“龍首”變“平頭”

(2010-2023)

項目都趕在奧運前完工了,那”龍首“是怎麼變成”平頭“的呢?

2010年2月22日,北京市規劃委公佈的信息顯示,北京盤古氏投資有限公司在朝陽區建設B座等項工程時,未經規劃許可,擅自在公寓、酒店、商業3座樓頂部加建2層坡屋頂複合式四合院建築12組。共增加違法建築面積11297.62平方米。

隨後開發商表示,因奧運會未能及時完善相關手續。在繳納罰金並繳齊土地出讓金後,已取得了發改委的項目立項手續。

既然已經接受過了處罰,那爲什麼“龍首”後來又被拆除了呢?

我沒能從官方的文件中找到答案,所以求助了AI,ta是這麼回答的:

但不管是何種原因,盤古大觀的拆改工作開始了。2021年,由北京金隅集團全資子公司北京鈺珵置業有限公司主導。

到了2023年,“龍首”部分的改造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我從網絡上搜了一組照片,大家可以看看這個”變化“的過程!

盤古大觀因爲“龍”形備受爭議,甚至多次入選“中國十大丑陋建築”。所以拆除之後,有不少公衆拍案叫好;但也有一些羣衆覺得可惜,認爲原來的造型沒什麼不好,還能通過這種方式吸引無數遊客的目光。

對於建築造型,本來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不妨再最後看看改造前後的對比圖!

05

建築大師

盤古大觀的設計者是臺灣的建築大師李祖原,他與貝聿銘並稱爲“華人建築雙子星”,都主張在建築藝術中融入中國元素。但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更寫意,另一個更寫實。

李祖原

1961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工程學士

1966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藝術碩士

1978創辦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現任主持建築師

1995 榮獲第一屆傑出建築師獎

2003 – 2006 日本早稻田大學 - 建築研究所教授

2008 榮獲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設計理念

李祖原認爲,西方的建築經常是以抽象幾何圖形作爲建築的形式,中國則不同。由於是象形文化,中國文化中的“形”很重要。通過“形”表達後面的“意”,“意”背後是“境界”。因此他執着於所謂的“具象設計、微物放大”。

大師解盤

據李祖原的助理齊才介紹:盤古大觀這個項目早在申奧之前就有了最初的規劃,但當時的設計和規劃與現在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隨着奧運會的申辦成功,該區域的發展空間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所以改原來兩棟寫字樓的後一棟爲七星級的高檔酒店,以適應未來區域及市場的發展需求。

在鳥巢及水立方項目確定爲西方現代建築風格之後,李祖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決定走一條以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爲主的新路線。

李先生認爲,中軸之上、百年一遇的奧運盛會,再也沒有什麼比中華圖騰——“龍”對這個偉大的時代、稀貴之地最好的詮釋了。所以他以“東魂西技”的手法,創作了“龍形”的盤古大觀。

在建築形態上,盤古大觀以“堪輿”爲基,暗合周天數。以七星公館爲例,三幢並立,暗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而室內空間上,方正、通透,十二根大柱按“九宮五行”之屬進行佈局。戶均面積660平米,客廳、主臥位於宅邸東側,四扇2.4米×4.8米的超大全景窗,令鳥巢、水立方盡收眼底。因爲奧運會主會場地處東方,也暗合紫氣東來。

作品展示

除了盤古大觀之外,李大師還創作了不少的建築。雖然網絡上爭議不少,但他確實有一套“自洽”的建築邏輯,或者叫建築哲學吧。

臺北101大樓

2003年建成,成爲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508米),也重新定義了臺北的天際線。它被稱爲“中國建築通向新世紀的通天寶塔”。建築以古代寶塔爲理念,也有人說像“竹節”。這個項目讓大師蜚聲世界。

高雄85大樓

1997年建成時,成爲臺灣最高建築(378米)。項目整體外形跟漢字“人”和“山” 尤爲相似,它充分地體現了這座建築的“高大,雄偉”!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2009年建成,成爲與傳統“塔”截然不同的佛教建築,總高147米,寬54米。整個建築以雙手合十,內含舍利和寶塔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瀋陽方圓大廈

2001年建成,高99.75米。以中國傳統的錢幣“通寶”爲創作原型,直白的不能再直白了。2012年1月入選CNN評選的全球最醜的十大建築。

建築師以作品說話,李大師有自己的思考 ,我們不妨看看。

一個偉大的民族,要有自己的美學,美學就代表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靈魂;

一個偉大的民族的文化,如果對世界沒有什麼貢獻的話,它在世界上也不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展我們自己的美學,要對世界有自己的貢獻。

—— 李祖原

06

結束語

從整個奧林匹克公園的整體來看,多數建築都是非常規則的幾何圖形,風格也是非常現代。過於“具象”的盤古大觀,確實有一些“違和”,所以做局部的改造以融入整個片區的風貌,也可以被人理解。

而盤古大觀在規劃伊始,初衷是“弘揚中國文化”, 以中國人自己的“象形文化”和東方“美學”來傳遞民族“自信”,這也是非常美好的願望。

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以怎麼樣一種中國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國?”,也許這纔是問題的關鍵,而不是“龍首”還是“平頭”誰更好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