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啓動私募主體監管試點,劍指淡水泉等20家頭部私募

北京打響證券私募主體監管“第一槍”。

6月28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發佈了關於實施《北京轄區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主體監管試點工作方案(試行)》的通報,並選取了 20 傢俬募作爲首批試點機構。

據悉,首批試點名單包括淡水泉、仁橋、漢和、磐澤、九坤、乾象、卓識、聚寬、天算、信弘天禾、樂瑞、明毅等機構,涉及股票多頭、量化、債券類等20傢俬募管理人。

藍鯨新聞從業內獲悉,5月底,北京證監局曾發佈《北京轄區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主體監管試點工作方案》。其中提到,試點單位將按照管理規模、投資者數量排名,選出40傢俱代表性的頭部民營機構,作爲主題監督工作試點對象。最新方案顯示,最終落實的試點單位降爲20家。

相關方案顯示,本次主體監管工作主要包含: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強化監管激勵等內容。

建立信息報送制度方面,方案規定,公司應於每季度結束後10個工作日內,向北京證監局指定郵箱報送《管理人檔案表》《基金產品情況表》。公司及主要股東、關聯方發生負面輿情、重大訴訟或涉衆投訴、重大控制權變動等情形,公司應及時提交書面報告或《重大事項報告書》。

強化監管激勵方面,方案規定,根據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情況,北京證監局將視情況向基金業協會通報主體監管對象相關的正面、負面信息,如建議加快辦理管理人登記或產品備案、納入分類整治列異名單、暫停產品備案等,通過雙向激勵起到積極引導規範展業的作用。

據方案,主體監管工作試點按照四大原則開展:

一是監管資源與主體監管對象數量相匹配原則,選取少數機構實施主體監管,提高監管效能;

二是正向引導與監管警示相結合原則,對試點機構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要求整改規範爲主,必要時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提升私募機構監管配合度,培養私募機構合規意識;

三是保密原則,主體監管所獲取的業務信息可能涉及商業秘密,相關信息僅供監管工作使用,原則上不與其他單位、個人共享相關信息;

四是動態調整原則,主體監管名單內機構可視情況進行調入調出,實現名單動態更新和各類別機構臺賬的有效銜接。

多位百億私募人士表示,地方證監局直接制定私募管理方案,比較少見,監管收緊的體感明顯。有業內人士分析,北京打響第一槍後,預計後續上海、深圳等也會陸續跟進。不過,多位滬上私募人士向藍鯨新聞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屬地證監局的類似通知。

“現在監管更嚴了,公司合規想招更資深的人,才能鎮得住。”一位私募人士向藍鯨新聞透露,近期公司、協會、託管都在組織學習《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加強合規意識,爲8月1日的新規落地做準備。

私募監管趨嚴是大勢所趨,不僅是監管層的直接收緊,還細分到各傳播平臺,包括限制淨值展示、直播等。

微信視頻號公告,6月27日起,對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資格的私募基金相關用戶取消准入資格,被取消准入資格的視頻號用戶不可再於視頻號進行金融科普類直播。這意味着私募的微信視頻號直播全面暫停,不過,多家百億私募向藍鯨新聞表示,目前短視頻還能正常發送,大私募本身就較少做直播,整體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