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北京發聲 譜出現代國樂

臺北市立國樂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東西相和」音樂會。(北市國提供)

▲北市國團長鍾耀光作曲、指揮於一身。(北市國提供)

臺北市立國樂團12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音樂會,爲此次大陸行畫下圓滿句點;爲期8天,巡迴廣州杭州和北京的演出以「東西相和」爲名,透過臺灣原創的多元曲目融合東西音樂語法樂曲,試圖在國樂的宗祖地上,呈現21世紀現代國樂發展的可能面向

12日來大劇院的聽衆大多是來聽門道的,包括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師生、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團員,更有郭文景唐建平等大陸知名作曲家。唐建平以琵琶協奏曲《春秋》爲臺灣國樂界所熟知,他指出音樂會不少曲目以西方技法巧妙融入東方語彙,製造不錯的效果

衆神出巡 創新廟會音樂

北市國團長鍾耀光指出,相對於西方交響樂團數百年的歷史,國樂團的發展不過一甲子,累積的經典曲目有限,樂器聲響和技法的運用處於開創過程未臻成熟,因此也讓現代作曲家有更多揮灑和試驗的空間。

音樂會以陳樹熙的《衆神出巡》開場作品將臺灣廟會陣頭音樂加以分解與轉化。陳樹熙指出,當西方古典音樂不斷往前推進,建構屬於時代的聲音,國樂團也應該跳脫民族、傳統窠臼,擅用其聲響開創新事物,「古典音樂也不是隻有莫札特貝多芬而已。」而這種思維,也在鍾耀光的笙協奏曲《匏樂》表露無疑。

霸王別姬 奏出現代聲響

鍾耀光指出《匏樂》集結雲南苗族蘆笙泰國泰笙、中國笙的技法節奏旋律獨奏家必需透過一把高音笙加以詮釋;猶如「綜合果汁」般的樂曲,因節奏的跳耀和旋律的變化無常,產生類似「自由爵士」的即興效果,傳統樂器發射現代聲響,成爲音樂會的一大亮點

寫給京胡大提琴的雙協奏曲《霸王別姬》是鍾耀光另一首賦予傳統新意的作品,以京劇名角梅蘭芳聲腔詮釋爲基底加以發展。王乙聿〈艋舺〉和賴曉俐〈臺北小步〉兩首短曲選自《臺北地圖》組曲,以臺北文化特色爲構想,展現臺灣年輕作曲家看待國樂的不同思維。

北市國上回造訪北京國家大劇院爲2009年,4年過後再度訪京,鍾耀光同時也是本場音樂會指揮,他指出本次音樂會迴歸國樂器本身,一方面凸顯其在臺灣發展的現代軌跡,同時展現國樂團如何透過新樂曲提升演奏技法和開發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