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食安稽查不合格率上升 審計處點名衛生局督導不足

臺北市審計處報告指出,臺北市在110年度至112年度(截至8月底)的食品衛生稽查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不合格率皆有上升趨勢。(劉瑋晴攝)

爲保障民衆食品安全,臺北市衛生局推動食品抽驗、市售食品標示查覈,以及食品業者的衛生輔導與查覈等多項業務。然而,臺北市審計處發現,臺北市在食品衛生稽查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不合格率逐年上升,且衛生局對違規業者的改善情況追蹤不夠及時,因此建議加強對業者的督導。此外,自寶林茶室事件發生後,民衆的陳情案件也顯著增加。

臺北市審計處報告指出,臺北市在110年度至112年度(截至8月底)的食品衛生查驗中,不合格率從110年度的0.77%增至112年度的1.60%。此外,食品業者在GHP稽查中的不合格率也從110年度的23.20%增加到112年度的25.89%,顯示問題有增加的趨勢。自去年3月發生寶林茶室事件後,民衆的陳情案件數量也從5964件增至7896件,增加了32%。

衛生局表示,審計處將初次查驗不合格和現場輔導改善的情況都計入不合格率,導致數據偏高。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GHP初次查驗不合格的業者可在限期內改正,若複查仍不合格,將面臨6萬到2億元的罰款。過去3年中,GHP複查的不合格率爲0.079%。

衛生局強調,將持續加強對高違規、高風險、高關注及新興產品的查驗,提升食品稽查效能與抽驗精準度,以更好地監控市場產品,並即時輔導業者建立源頭管理和自主管理制度。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業者需立即下架停止販售,並進行源頭調查,持續加強監管。同時,對於輸入的問題產品,衛生局也會通報中央在產地和邊境加強管理,降低不合格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