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汪葛雷 》柯文哲爲何從英雄變成魯蛇
臺北市長、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今中午赴黨團出席黨政聯繫會報。(林縉明攝)
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柯文哲,這都是臺灣政治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重要名字。2014年創造歷史,當選臺北市長;2017年世大運,創下極高人氣。雖說2018年只以3000多票勝出丁守中連任,但2020年民衆黨也順利當選4席不分區立委,穩居第三大黨。
但依據TVBS4月分做的民調,柯文哲在臺北市民心中滿意度僅38%,不滿意度35%,不滿意度直逼滿意度。而在2020《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裡,柯文哲也僅拿到3.5顆星,是六都市長最差。更慘的是民衆黨派出的高市長補選提名人吳益政,竟只拿4.06%選票,柯文哲行情受重挫。
不可諱言,柯文哲仍保有其基本的政治實力,但距離數年前被當神拜的盛況,已然天壤之別,究竟這背後是什麼原因?他還有無機會再紅起來?本文在這裡分析幾個柯文哲人氣下滑原因:
一、形象從「率真素人」變成「權謀政客」:這一點對柯文哲最爲致命,他一路走來,失言與錯誤決策極多,但最初的幾年都能安然度過,爲何?因爲那時候的他被當成是政治素人,代表老百姓看世界最最直觀的思維,「搞這些政商利益集團,有何不可?」、「搞錯了就改,有何不可?」柯文哲成功把他自己與政商利益集團分成了兩邊,柯這一邊是素樸、有什麼說什麼的改革者,於是無論如何失言,如何變來變去,都不容易傷到他。
但現在局面卻不同了,時間拉長,大家發現素人頗愛說謊,且不斷反覆,一切看風向,偏偏網路時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比方最近柯說「洪仲丘的死因是中暑」,就被挖到2014年的柯高喊「洪仲丘被集體霸凌虐死,像一羣人打哭嚎的狗」;2014年社會氛圍大反中,柯就說要把民主送過去中國,2018年人民沒那麼反中了,就酸蔡英文的中國政策是「實力不夠,大小聲會被笑」。人民以爲選了個素人,卻發現選到的人比所有政客都政客,人氣焉能不掉?
二、給人「長不大」之感:人民在政治人物不同階段的生涯,有不同的要求。這與職場很類似,當你還是新人時,只要你態度感覺像是有在上進的菜鳥,主管比較能允許你犯錯。但當入職久了,就會開始要求你拿出成績,給人穩重幹練感。柯文哲有嗎?他多久沒有在「市長本業」上有表現了?請問市民,記得他當市長超過5年半,有什麼建樹?每次看到柯的新聞出現,要嘛是迴應民衆黨的事,要嘛就是在酸人,看在民衆眼裡,只會覺得這個人「長不大」,根本無法爲社會創造什麼真正的貢獻。
三、社會主要矛盾改變,超越藍綠不再得到大衆共鳴:柯文哲剛出道的前幾年,靠着「超越藍綠牌」,得到了許多渴望國家有改變的年輕族羣共鳴。但誰叫民進黨2018年實在倒得太快,那時的人民不要超越藍綠了,只要能剷除綠就好!等到了2019氣氛又大變,人民變成只要反中保臺就好,活生生的把柯文哲致力於兩岸關係,搞雙城論壇這件事,從優勢變成劣勢。
四、民衆黨缺乏人才:聽到民衆黨這個詞,絕大多數人想到的不是問政成績,而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內鬥醜事。從蔡宜芳與張益贍上摩鐵,到「6年柯P隨行攝影金牌霖控民衆黨霸凌:竟拿最低薪羞辱我」,到不分區立委蔡壁如在羣組怒飆發言人都死光了,7月14日更在立法院演出上午響應藍委佔領議場,下午譴責國民黨癱瘓議事的詭異表現,這個黨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讓人嘉許的問政表現,也是讓柯文哲嚴重扣分的因素。
五、政治判斷不及格:單憑前四點,也不致於導致高市長補選得票率僅4.06%的慘劇。民衆黨在這次高雄市長補選,其實可以不推候選人的。不推,就不會有「慘敗」這種事。儘管國民黨再弱,你推一個高雄市全市知名度低的議員,本就很難引起大衆投票的意願。這與2020年不分區立委選舉不同(該次選舉民衆黨拿8.51%),選不分區大家知道我投下的每一張政黨票都能換到席次,但市長是勝者全拿,你推一個穩不會勝的,自然很多人懶得投。再加上自己不若國民兩黨有完善的基層組織與地方議員,於是落得得票率腰斬的下場。
展望未來,柯文哲還有無機會再起?當然有機會。現在政治局勢瞬息萬變,說不定又會出現對柯有利的熱帶氣旋。但如果解決不了上述五個缺失,那麼熱帶氣旋的結果可能只是短暫的天空翱翔,之後就重摔下來非死即傷了。(作者爲網路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