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文老師獲正名 教團:提高鐘點費才具實質意義

早在2022年,立委就積極推動將「本土語文教師」正名。(本報資料照片)

目前國中小本土語文教學支援人員高達9000人,教育部25日修正發佈「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將條文中的「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均改爲「教學支援老師」,以對他們的尊重。不過教團表示,除了正名外,也應提高鐘點費,才更具實質意義。

從111學年起,本土語文全面納入國中小及高中必修課程,由於老師不足,學校只好從外部聘人來教本土語文,其中不少人是原住民族部落耆老,或是深耕社區發展的專業人士。

這些進到學校教授本土語文的人只能拿鐘點費,在公立高中職任教每節420元、國中378元、國小336元;若教原住民族語,高中職每節450元、國中405元。此外,在政府法規中,稱呼這些人是「本土語文教學支援人員」,而不是「本土語文教學支援老師」。

教育部長鄭英耀16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時,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質詢對於將「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改爲「教學支援老師」的看法?鄭英耀回答,將本土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正名爲「老師」,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教育部25日修正發佈「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將條文中的「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均改爲「教學支援老師」,並從即日起實施。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臺北市延平國小校長陳清義說,學校既有老師去進修取得本土語文教學資格的意願不高,因此只能從外部聘人,這些人來任教是領鐘點費及交通費,而且多數是40歲以上。這些教本土語文的人,學生也都稱呼他們爲老師,因此法規進行正名,跟教學現場相符。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學校從外面聘人來教本土語文,他們實際上是獨立授課,跟一般老師教學沒兩樣,但法規稱他們爲「教學支援人員」,是一種誤導,也對他們不夠尊重。他認爲「教學支援老師」是比較名正言順的稱呼。

現在國中小正式老師每週授課至多20節,本土語文教學支援老師上同樣的時數,每月可領約3萬元,只是基本工資水準。侯俊良表示尊重教育部對這羣人員進行正名,但他們鐘點費太低了,應予以提高,才更具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