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業賠錢vs.技術失傳 漁民陷兩難

嘉義政府能源局及漁業參觀室內型「漁電共生養殖場。(陳泓碩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從事養殖業逾30年的蔡姓漁民,去年跟向陽集團簽約9公頃,計劃今年底做室內型「漁電共生」養殖場;談起合作契機,蔡姓漁民道出「愈養愈賠錢」無奈心聲,他說,如有賺錢,不可能把土地租給業者綁20年,但他也不無隱憂,若做漁電共生,改變生產方式,老一輩漁民傳統技術恐怕瀕臨失傳。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嘉義縣目前有臺泥綠能於義竹鄉布袋交界申請1處落地型的漁電共生專區面積約77公頃;另外,室內養殖設施屋頂附屬綠能總計42案申請中,大部分在義竹,其餘在布袋及東石,已覈准5案,有2案正動工

蔡姓漁民說,過去曾有光電業者找他做漁電共生,他想着「再拚一下」,始終沒回應業者邀約,但近年愈做愈辛苦,受氣候變遷國際市場影響,前年一直在賠錢,開始動念想做太陽能光電,去年業者找他談,考量許久終於答應將自己的魚塭土地,租給向陽做室內型漁電共生養殖場。

蔡姓漁民說,業者跟漁民扮演的角色類似公司職員,漁民只要專心魚養好,其他軟硬體建置、工作模式銷售,全由對方負責。

不過,蔡姓漁民也提出隱憂,漁業人口日益老化,許多70多歲漁民擔心投入漁電共生,生產模式勢必改變,要重學新養殖技術,如此一來,老一輩漁民累積的傳統技術恐也將瀕臨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