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報告:產業升級強化中國出口韌性

以“全球服務 互惠共享”爲主題的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9月12日至9月16日舉行。服貿會期間,畢馬威中國研究院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解讀了《中國出口新動能與企業信心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隨着政府穩外貿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我國外資將持續鞏固,出口穩增長、提質量、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未來半年中國企業外貿信心指數爲10.3,處於信心擴張期,下半年出口仍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畢馬威中國客戶及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2024年以來,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動和落實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整體出口的競爭力得以穩步提升。此外,海外經濟增長前景改善,全球製造業保持高景氣,主要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制造業景氣度同步回暖,製造業新訂單增多,加上全球很多經濟體貨幣政策開始放鬆,預計我國出口將保持一定韌性。

基於全球宏觀環境、國際國內政策、全球航運能力以及企業外貿信心調研分析,《報告》提出,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新興市場需求增長、自由貿易協定的促進等因素將爲中國外貿出口提供有力支撐,政策支持和企業營收改善也爲下半年擴能增產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全球政治環境等因素也可能對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市場開拓等方面展現出較強的信心和實力,爲外貿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當前全球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中國正在以承接國和轉出國的雙重身份,深度參與其中,預計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將成爲未來我國出口的主要支撐。同時,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增長迅速,成爲新的增長點。”畢馬威中國風險管理諮詢合夥人於喆表示。

在積極探索中國出口新賽道上,《報告》提出,隨着我國資本、技術和市場資源等要素積累,本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穩規模優結構方面作用逐漸凸顯。一方面,以集成電路、船舶運輸、電動載人汽車等爲代表的高技術產品逐漸成爲外貿出口新動能。民營企業在這些領域正逐步擴大研發投入、推動科技創新來保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構築全球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降低了中小微民企商品出口的門檻,拓寬了訂單渠道。跨境電商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全託管模式”爲中小外貿企業提供跨境物流、網站引流、法務、知識產權等一站式服務。

對此,《報告》進一步提出,中國傳統產業必須加大自身研發,推動出口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轉移,主動瞄準行業前沿領域和市場需求變化,加大研發設計和技術改造投入,推動產品和工藝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同時,積極探索 “海外倉+跨境電商”外貿新模式,拓展新興市場。此外,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降本增效,也是傳統產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中國外貿出口的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成爲拉動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機電產品、集成電路、汽車等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速顯著,佔出口總值的比重不斷提升。”《報告》提到,“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要堅持創新,加大在主產業鏈環節上具備增效降本潛力的新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加強全球戰略佈局和供應鏈管理。同時,建立新能源產品綠色低碳認證標準體系,加大力度建立高水平ESG體系,爲更順暢地出口、出海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