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廉玉波:傳統巨頭與新勢力合作證明中國新能源車的技術優勢

比亞迪集團首席科學家廉玉波

日前,比亞迪“1天時間收12萬份簡歷”的火熱校招引發大量關注,股市中的“迪王”轉而成了求職者口中的“爹迪”。

10月25日,在第30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3)期間,比亞迪集團首席科學家廉玉波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比亞迪僅應屆生就招聘了超3.1萬人,集團研發人員已經接近10萬人,覆蓋了從整車、電池、零部件、半導體等多個領域,爲的就是打造面向未來的核心技術。

業內公認比亞迪在技術上的投入一直不“手軟”。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超142億元,同比增長120%,這一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同期淨利潤。

在比亞迪的技術儲備上,智能化是核心一環。廉玉波提到,外界有部分人對比亞迪有所誤解,以爲比亞迪不注重智能化,事實恰恰相反,“我們公司在智能化上的投入,可能沒有哪家車廠比我們大。”

在廉玉波看來,正是比亞迪對於智能化技術的理性態度,造成了一些誤解,但在以安全爲首的汽車行業中,這種理性卻是基石。

談智能化:必須投入,但不要透支期待

“面向未來的技術,一定要充分儲備。但是要成熟一個、落地一個。”廉玉波說道。

他表示,企業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了一定先發優勢,未來,汽車產品的方向是更智能、更舒適、更貼近消費者、更具差異化,“一款產品打天下”已經越來越難。

基於對市場趨勢的判斷,比亞迪已經形成了王朝(比亞迪品牌)、海洋(比亞迪品牌)、騰勢品牌、仰望品牌、方程豹品牌的品牌矩陣。在技術方面,這些產品也並未“套娃”,而是每個品牌都形成了專屬的技術支撐、有對應的技術儲備。

廉玉波強調說,“不能爲了智能化而智能化,智能化應該要跟用戶的需求、用戶的體驗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用戶羣、不同的產品屬性,應該賦予其不同的智能化功能,有的產品可能在越野功能上智能化需求更強,有些車是普通通勤使用,更多需要的是乘坐智能化。”

同時,廉玉波也表示,隨着技術迭代、成本下降,部分成本更高的智能化功能也會逐漸向大衆車型普及。

針對車輛智能化中的智能駕駛,廉玉波更是反覆強調“要理性”。

他介紹,比亞迪在智能駕駛方面投入巨大,例如仰望車上搭載多達三個激光雷達,使用5納米芯片,對待智能駕駛“一定要去研究它、儲備它的技術、不斷去完善它。但其中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技術的成熟度、法律法規的成熟度,以及人們認知的成熟度”。

“一些超預期的宣傳會透支消費者的期待,反而對智能駕駛產業是不利的,這樣可能會讓消費者反感。”廉玉波表示,自動駕駛首先要把安全要放在第一位,沒有安全就無從談起自動駕駛。

談巨頭與新勢力合作:證明了中國新能源車的技術優勢

談及近期中國造車新勢力與國際傳統巨頭的技術合作,廉玉波評價說,中國新能源汽車起步早,確實有一定優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他介紹,在十多年前,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成立騰勢品牌,雙方各持股50%,其實其中就是比亞迪出了技術,用技術對等投資。又如比亞迪與豐田合作,爲豐田開發Bz3車型,也是用了比亞迪的電池電控等技術。

“尤其是在智能新能源車時代,中國的先發優勢已經呈現出來,這確實是事實,也不用迴避,我們有這種自信。”廉玉波表示,國外一些傳統車企尋求一些合作,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好事,證明我們在這些方面肯定有優勢。”

他也談道,一旦這些傳統巨頭把人力、物力、財力和思想集中度都投入到新賽道以後,中國車企想保持優勢,就必須大量去儲備技術,要形成綜合的優勢。所謂綜合的優勢,就是要通過技術優勢,最終創造出國際上叫得響的中國品牌,把技術體現到產品、品牌、市佔率上。

技術的重要性,在廉玉波看來,還體現在整車企業在整個生態中的主導能力上。

衆所周知,比亞迪有着超強的供應鏈垂直整合能力。廉玉波介紹說,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賽道起步早,其實許多技術是因爲當時市場上沒有、迫不得已自己研發,逐步形成了優勢。

“我們自己做的東西,如果外面有更好、更經濟、更高效的,我們是敞開大門的。除了電池我們現在用自己的,因爲電池很難專門給我們開發,其他都是開放的。”廉玉波表示,目前比亞迪與博世、華爲等均有大量合作,華爲智能駕駛產品、視覺產品、光學產品等在比亞迪車輛上都有使用,同時比亞迪的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也都在和其他車企共享。

他表示,在這個生態圈中,整車廠一定要有很強的主導能力,車企就是廚師,一名優秀的廚師要有能力把優質的材料進行整合、取捨,才能呈現出美食。作爲“廚師”的核心能力則是對技術、產品、市場、用戶的理解,這需要整個公司研發的核心能力以及人才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