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寫得庸俗膚淺連小學生都嫌?這30個金句值得收藏 | 寫作素材
寫的前提是積累。腦中無詞,筆下無墨,大多是欠積累之故。好比工匠,藍圖恢弘,倉庫裡卻只有兩根竹竿三條麻繩,連做個售樓沙盤都夠嗆。
積累一在方便取材,二在吸收內化。金章玉句,收藏、整理、把玩、摸出“包漿”,雖不敢保證出神入化,但觸類旁通,提升文氣語感還是可以的。
多年來,我也養成了此習慣,獲益匪淺。而且從後臺的留言可以看出,動筆的焦慮,首在想得太多,積累太少。我攢這些“珠玉”,滋潤我一人,不如解解衆渴。於是就有了“寫作素材”這個欄目。
此爲拋磚,更希望各位能在評論區接龍分享,金鑲玉、珠連珠。於己,喚醒庫存,溫故知新;於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怎麼想都是樂事。您說呢?
錢鍾書說:“比喻是文學語言的根本。”那第一期就從比喻開始,而且是其中最直觀的明喻。
我從我的素材庫裡選出了它們——
比喻用的粗劣,很大原因在“偷懶”:一說起孩子的臉,就像綻開的鮮花;一說起太陽,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球;一說起月亮,就像彎彎的小船……得罪說句,那真是有點糊弄了,裡面既沒有創造,也沒有驚喜。
我們來看兩位作家的——張愛玲和歐·亨利。前者比喻月亮,後者比喻地毯,都是通過變動喻體,獲得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所謂喻隨心動,要寫好比喻,先打破課堂作文那套固定搭配。
【月亮】
1、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
——《金鎖記》,張愛玲
2、山後頭的天是凍結了的湖的冰藍色。大半個月亮,不規則的圓形,如同冰破處的銀燦燦的一汪水。
——《沉香屑·第二爐香》,張愛玲
3、那月亮越白越晶亮,彷彿是一頭肥胸脯的白鳳凰,棲在路的轉彎處,在樹椏叉裡做了巢。
——《沉香屑·第一爐香》,張愛玲
【地毯】
4、地上鋪了一張雜色地毯,像一個豔花盛開的長方形熱帶小島,四周是骯髒的墊子形成的波濤翻滾的大海。
——《帶傢俱出租的房間》 ,歐·亨利
5、(地毯)它好像已經植物化了,已經在這惡臭、陰暗的空氣中退化成茂盛滋潤的地衣或滿地蔓延的苔蘚。
——《帶傢俱出租的房間》 ,歐·亨利
比喻,說到底就是“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而知得清不清晰,深不深刻,有不有趣,喻體的選擇和運用是關鍵。
錢鍾書的看法是:“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開,則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意思是,喻體和本體必須拉得足夠遠,這一看風馬牛不相及,一旦找出特定語境下的神韻一點通,便能喻出新奇,喻得脫俗,讓人有幡然醒悟的淋漓之感,終達“似和不似都奇絕”的境界。
6、她眼睛並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
——《圍城》,錢鍾書
7、這不是煮過雞的湯,只像雞在裡面洗過一次澡。
——《圍城》,錢鍾書
8、桌面就像《儒林外史》裡范進給胡屠戶打了耳光的臉,颳得下斤把豬油。
——《圍城》,錢鍾書
9、我自己覺得,我的記憶好像被刀刮過了的魚鱗,有些還留在身體上,有些是掉在水裡了,將水一攪,有幾片還會翻騰、閃爍……
——《且介亭雜文》,魯迅
10、路的左邊都埋着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兩邊都已埋到層層迭迭,宛然闊人家裡祝壽時候的饅頭。
——《吶喊》,魯迅
11、我吃了一嚇,趕忙擡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着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吶喊》,魯迅
12、他忍心的等着,他的錢像舞臺上的名角似的,非敲敲鑼鼓是不會出來的。
——《四世同堂》,老舍
13、花轎裡破破爛爛,骯髒污濁。它像具棺材,不知裝過了多少個必定成爲死屍的新娘。
——《紅高粱》,莫言
14、用大嫂的話來說,一次愛情就像吃一個巧克力殼的冰棍。開頭是巧克力,後來是奶油冰激凌。最後嘴裡剩下一個幹木棍。
——《黃金時代》 ,王小波
15、她告訴我說,別人笑起來都是從嘴角開始往上笑,我笑起來是從左往右笑,好像大飯店門口的轉門。
——《黃金時代》,王小波
16、有些人的臉,醜得像一樁冤案。
——木心
17、翻開的刀口像小孩的嘴脣。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王朔
18、那些年的日子像鬆緊帶,一會兒短一會兒又長,又像三級跳遠,有時每一步都能數清,有時一躍過去很多月,時間如同迅速貶值的鈔票,面額很大不值什麼。
——《看上去很美》,王朔
19、翌日清晨,全家都換上了補丁遍體的衣服,彷彿魚的鱗片一樣,我們像是四條可笑的魚,迎着旭日遊出了家門。
——《在細雨中呼喊》,餘華
20、汪勃一張嘴像漏水的自來水龍頭,滴滴答答不停地漏水。
——《洗澡》,楊絳
21、爲什麼你坐在那兒,看上去就像一個沒寫地址的信封?
——馬克·吐溫
22、我的心始終爲你而緊張,爲你而顫動;可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裡裝了懷錶,你對它繃緊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爲你耐心地數着你的鐘點,計算着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着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
23、她的身體像小孩一樣又像大人一樣長得很奇妙。像一般人的身體渾身塗了果凍一般,白皙柔軟的肉豐滿地附着。手臂、大腿、脖子、肚子周圍都真的膨脹起來,像鯨魚一般的光滑。她的身體,簡直就像夜裡下了大量無聲的雪一樣,長了好多的肉。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村上春樹
24、“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着,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玩好麼?’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着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比喻要出奇出新,除了“形異神似”,還可以在“通感”上做文章。
也就是說,不只從視覺到視覺,從聽覺到聽覺,從嗅覺到嗅覺,或從味覺到味覺,還要如凌波微步般在多感官間切換流動,最終獲得“五竅皆通”的舒爽感。
25、忽然,在空蕩蕩的房子裡響起了腳步聲,就如有人在地上倒了一筐乒乓球。(聽覺+視覺)
——《白銀時代》,王小波
26、但是她的聲音卻像一股風一樣吹入了瞎子的內心,那聲音如水果一樣甘美,向瞎子飄來時彷彿滴下了幾顆水珠。(聽覺+觸覺+味覺)
——《夏季颱風》,餘華
27、這蛙聲,似失意的婦人,懶懶地在搗衣,那長杵舉也舉不起,就在石板上來去的磨動——這就是一片連續的池蛙聲。(聽覺+視覺)
——《蛙聲》,焦菊隱
28、突然一陣鳥叫,好像迸濺的火星,灑滿了山野。(聽覺+視覺)
——《失去的金鈴子》,聶華苓
29、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聽覺)
——《荷塘月色》,朱自清
30、王小玉便啓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約有兩三分鐘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菸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聽覺+觸覺+視覺)
——《老殘遊記》,劉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