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組場上有一羣“身懷絕技”的年輕人

凌晨時分,雨霧中的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豐鎮車站編組場內一片燈火通明,車輪飛卷伴隨笛聲陣陣。在緊張忙碌的調車場上,從“逐風者”到“拉風人”“神鉤手”“麒麟臂”……一個個“身懷絕技”的年輕人以實幹和奮鬥,讓激揚青春在平凡的崗位上閃閃發光。

列車外壁“逐風者”

作爲全國最大的路網性編組站,新豐鎮車站有8個作業場、169條線路,日辦理車數最高達4萬餘輛。入冬以來,電煤、油氣、糧食等物品需求持續增長,密集時每3分鐘就有一趟車從這裡經過。站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調車作業,調車員就像快遞分揀中心的“小哥”,要將不同去向的車輛在編組場進行“分揀”。經過調動,被“打散”後的車廂重新拼接,根據去向進入不同股道,奔赴全國各地。

“編組場東、西長近14公里,要確保車輛進入正確路線必須有人跟着,‘扒車’是必須的。”彌銘傑就是掛在列車外壁的“逐風者”。作爲編組場最年輕的領車員,他需要忍受着夜裡零下5攝氏度的低溫,在刺骨寒風中“掛”在車邊充當人力“倒車影像”,隨時觀察前方路況。

“編組時火車倒着走,司機看不到後面,全靠掛在車外的領車員和調車員向司機傳遞行車信號,確保作業安全。”剛滿23歲的彌銘傑告訴記者,“最痛苦的是凌晨三四點鐘,已經上班7個多小時,掰指頭一算,還得五六個小時才能結束。”編組一列車,最快半個多小時,冬天車流大,需要的時間更長,夜班一上就是12個小時,其間要編組多次。

和彌銘傑不同,苟澤升是一名車下“拉風人”。“拉風”是鐵路上的特有工種。列車到站,車頭被解體開走後,需要人工排出副風缸裡的餘風,使車輛處於緩解狀態,才能再借助調機將車列進行分解、編組。

作爲排風連接員,苟澤升善於將道砟裡大小合適的石頭,塞進拉風槓協助排風。“幹我們這行,一天得吃一斤面,不然頂不住。”苟澤升說,冬季夜晚冷得鑽心,凍僵的手有時被冰塊似的石頭磕破,竟沒有感覺。

“排風時,要使勁扯拉風杆,再將股道里的小石頭塞進卡槽,卡住拉風杆,才能將餘風排出。”苟澤升邊說邊示範,從撿石頭到卡石頭,過程不足3秒。卡好後,苟澤升又快步走向下一輛車,重複同樣的動作。

這趟車有790米,完成放風、摘管、複檢等作業,苟澤升需要彎腰110次。一個班下來,得彎腰1000多次,撿石頭500多個,走上近20公里路,而這只是他一個班的作業量。

復興風自長安來

清晨6時,編組場迎來朝陽。這個如今繁忙的貨物中心集散地,早在1000多年前已是大唐的西市、絲綢之路的東端源頭。

“中歐班列正是從這裡到發,經我手檢查完畢再開出去的。”貨運檢查員殷鑫自豪地說。自2013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以來,經過新豐鎮車站累計到發的班列數達2.4萬多列,今年月均到發500多列。

相較於其他普通貨車,中歐班列貨檢作業量並不大。“因爲大多是集裝箱,只需排查車體殘留物,確保裝載加固良好就可以了。”雖然排查簡單,但殷鑫卻特別仔細,“因爲這不是普通的貨車,而是孩子的‘奶粉車’”。

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殷鑫經歷了中歐班列從每週1班到全年千列,見證了中歐班列從“買全球”到“賣全球”,更切身體會到自家餐桌從“土特產”到“洋年貨”的豐盛。

殷鑫對中歐班列的感情,不僅體現在一次次認真檢查中,還“藏”在一串串粉筆字裡。“你看,這是我留下的印記。”車頭上,殷鑫用粉筆重重寫下“A12/12 5255 K12-20”一串檢查標記,工整而有力。

“我沒出過國,但我寫的字卻能跟着車去邊境。它們就像我的‘眼睛’,替我去口岸看着貨物換車去往歐亞。”殷鑫說。

車體檢查完畢,隨着開車令下達,列車滾滾向前,帶着那串粉筆字運行至西安國際港站,裝載完IT器材、汽車配件、日用百貨等貿易物資後,經阿拉山口或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駛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等國家。

“有車就有希望”

“快!49052次推上來了,準備解體。”12時許,一列待解體的貨車被緩緩推向編組場的地理最高點——“駝峰”。提鉤連接員程嘉嘉早已攜帶工具,做好準備,這是他當天白班的第21趟作業。

列車往“駝峰”駛來時,車體是連掛在一起的。上坡時,提鉤連接員要從兩車間隙處摘解開連接的車鉤,使車列成組分開,成單、成雙或多組串聯,再沿“駝峰”而下,溜放至對應的坡下股道內。

“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車輛提鉤時機和溜放間距,不能用蠻力,也不能提錯鉤。”說話間,程嘉嘉將杆子伸入車檔間,精準判斷位置,一託一拉,車鉤被順利解開。由於解鉤既精又穩,他在站裡被稱爲“神鉤手”。

“只有出現死鉤、咬鉤、閘瓦太緊時才用這根杆,一般都是直接用手提,效率比較高。一天300多次提拉,咱‘峰頂人’個個是‘麒麟臂’。”程嘉嘉脫下外套的一隻袖子,把胳膊上的肌肉展示給大家看。

每天,經程嘉嘉解鉤的貨車近20列,分解車廂上千節。爲提高效率,他用心編寫出“鉤不開、手不離,前鉤不開、後鉤不提”“三緊盯、七不提”等簡單實用的順口溜。他們班組還獨創了鉤位調整拉桿,使曲線掛車的成功率達80%以上,降低安全風險的同時,提高了作業效率。

“有車就有希望。”程嘉嘉說,“解好手裡每一鉤,辦理量越多,我們的收入就越高、幹勁就越足。”

據瞭解,今年以來,新豐鎮車站單日辦理車7次打破全路紀錄,連續10年辦理量保持全路第一。這個全路最大的“貨車超市”,猶如紐帶串聯起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爲民生物資供應、商貿百貨流通、“一帶一路”建設注入融融暖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