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太高、缺少對應指標…超70%的普惠小微貸款未納入綠色貸款統計 金融機構如何解決可持續投融資的難題?
財聯社5月31日訊 (記者 曹韻儀)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資金不足是尤爲突出的挑戰。如何幫助在轉型發展中難以獲得金融支持羣體得到更多的資源?
根據研究,目前我國可持續金融市場中一個突出的結構性問題是直接融資比例過低,作爲間接融資的綠色信貸佔可持續金融市場總規模的86%。同時,大部分的綠色信貸又流向了大企業、大項目,中小企業獲得的綠色貸款支持較少。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報告認爲,從銀行角度而言,未來政策性銀行可以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通過批發資金轉貸款的形式實現中小企業精準滴灌、保險機構可以通過綠色保險產品提供融資增信,拓寬中小企業可持續投融資渠道。
直接融資比例過低 綠色信貸難以流向中小企業
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離不開廣大中小企業的積極參與,但面向中小企業的可持續投融資供給卻仍然有限。
在今日舉辦的2024中國社會責任投資高峰論壇上,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發佈的最新報告《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顯示,目前我國可持續金融市場中一個突出的結構性問題是直接融資比例過低,作爲間接融資的綠色信貸佔可持續金融市場總規模的 86%。
同時,大部分的綠色信貸又流向了大企業、大項目,中小企業獲得的綠色貸款支持較少。據人民銀行數據,按貸款用途分,截至2023年末,44%的綠色貸款用途爲基礎設施綠色升級、26%用於清潔能源領域,這些領域和行業主要圍繞大規模綠色項目和大中型企業建設,綠色貸款業務扶持中小企業較少。
此外,報告還發現,銀行放貸中存在應納入綠色貸款而實際未納入的綠色貸款的現象,據調查統計超過 70%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未納入綠色貸款統計。“標準太高”、“綠色產業目錄缺少對應指標”是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無法納入綠色貸款統計的主要原因。
直接融資方面,可持續證券投資、可持續股權投資以及綠色保險市場規模較小,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同時,直接融資中股權投資資金來源過於集中在公共部門。未來如何提升直接融資的佔比,惠及小微企業是待解決的問題。
談及解決方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陳春豔認爲,股權創投基金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拓寬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渠道。基金業協會積極引導行業踐行可持續投資,推動完善制度體系和實踐研究,支持科技創新和綠色產業發展。
爲了吸引更多的長線股權資金投入市場、投資到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解決私募股權投資供給側的一些問題。要從私募股權投資 “募投管退”各環節上做出優化、拓寬或改善,進一步發展 S 市場等新的金融交易市場。比如,政府引導基金可進一步細化資金屬性與訴求,按照投資企業的不同階段建立不同的基金。
不同金融機構如何解決難題?
爲中小企業提供投融資的過程需要廣大金融機構的創新與參與,浦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爲忠在2024中國社會責任投資高峰論壇上表示,銀行可以從產品創新、組織保障、數字賦能等方面持續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務的覆蓋面,通過增強數字普惠服務能級,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分銀行類型來看,政策性銀行在資金成本等方面優勢明顯,可以通過與商業銀行、互聯網銀行等的合作,可以爲中小企業精準滴灌。比如,通過轉貸業務模式,政策性銀行以提供批發資金的形式向轉貸行發放轉貸款,再由其轉貸給中小企業。
中小銀行更是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因爲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型銀行的經營渠道更下沉,產品和服務更貼近中小企業的需求,對中小企業的可得性更高。
對保險公司而言,由於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優勢,可以爲中小企業的可持續項目引入活水。中小企業的可持續項目回報週期通常較長,而保險資金具有成本低、期限長、穩定性高的特徵,符合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綠色保險產品提供融資增信,可以減弱金融機構的風險壓力,從而 助力中小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