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RCEP斷了兩岸產業鏈

(圖/中新社

2021年4月15日,中國向東盟秘書長正式交存《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覈准書。RCEP生效將對臺灣形成一定程度貿易障礙,使兩岸產業鏈某程度脫鉤,對兩岸關係融合度將帶來負面影響

臺灣的科技產業相當程度受制於美國,中國大陸爲了對抗美國的貿易制裁而有去臺化傾向。在大陸境內指標性臺商、臺企將被迫啓動「去大陸化」安排,尋求建構新的產業鏈以分散市場風險。中國是否能夠因此成功對抗美國或未可知,但是臺商、臺企撤離大陸,大陸的出口貿易額將隨之大幅下降,兩岸關係的融合度亦將隨之減弱。

中國是製造大國,但仍非製造強國。十四五開局前,全國排查各行業卡脖子技術,以製造業最爲集中。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家座談會上講了6條加快科技創新的意見,其中一條是「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中國需要的是「加強」而不是「減弱」,「加入」而不是「脫離」全球分工協作系統

當前臺灣的高科技產業與大陸已經形成了連通全球的產業鏈,僅從大陸自身的經濟發展需要來看,更多的是要保護好兩岸既有的產業鏈。若是從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來看,大陸方面應當做的是積極創造得以影響臺灣產業鏈與就業市場的局面,而不是反向創造條件讓臺商、臺企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存度,甚至是被迫選擇放棄大陸市場。

中美博弈已經白熱化,臺灣是中國的基本底線,也是美國的王牌。臺灣社會的兜底邏輯,肯定是加入哪一方陣營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就會傾向哪一方。因爲中國與美國對臺灣的設想本質上的不同,中國大陸作爲啓動統一的一方,必須對臺灣人民提出並且落實遠超越美國能夠爲臺灣人民提出的條件,才能夠在兩岸關係中獲得最終最徹底的勝利

當前對中國大陸來說,最便捷有利也是成本最低的兩岸策略,就是通過強化兩岸的經貿關係,緊密團結臺商、臺企,一方面讓臺商、臺企爲中國大陸的建設持續貢獻,一方面也通過中央層級法律,讓來到大陸生活的臺灣人民,能夠在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享有完全公平待遇

2019年臺資企業佔比中國大陸出口貿易額4成以上,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當然包括兩岸營商環境提升在內。商業環境每分每秒都在變化,商人將本求利在商言商。對大陸來說,最要緊的是必須創造更穩固、更友善,更進步的經濟發展條件,而這一切都指向了兩岸營商環境的提升與改善。

因此,筆者呼籲大陸高層授權合適的研究機構,推動兩岸專家學者與臺商、臺企共同合作,根據國家總體發展佈局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省分城市作爲評鑑對象定期發佈年度「臺商、臺企大陸各省市營商環境藍皮書」,爲鞏固、繁榮以及融合兩岸的產業鏈,進一步做出貢獻。

作者法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