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病痛憂鬱獨自暗夜哭泣 試試這些紓解方法

別因病痛憂鬱獨自暗夜哭泣,試試這些紓解方法。(示意圖/Shutterstock)

生活中看不見的壓力來自四面八方,若沒有適度的排解,可得注意隨之而來的焦慮、憂鬱情緒,再加上現在正是身心科求診病患明顯暴增的季節,尤其是本身正在接受其他內外科疾病治療的民衆,更要特別當心共病現象引發的焦慮和憂鬱。

●因生病造成的焦慮、憂鬱情緒,該怎麼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分析,就臨牀觀察與國內外文獻研究發現,本身有其他疾病,例如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有內外科相關疾病或慢性病史的人,確實比一般人更容易引發焦慮、憂鬱等情緒方面的困擾。

他進一步解釋,比較常見的是內外科病人住院過程中,該科醫師常發現病患容易產生焦慮、憂鬱的現象。一般常見的情緒困擾可能會想很多、負向思考強烈、心情低落,整個人不能放鬆,甚至可能會有自殺自殘的念頭

◆解法1. 搞懂藥物副作用

朱柏全表示,曾有個罹患癌症的病患年僅20幾歲,雖然有積極接受治療,但因爲癌症治療嚴重影響工作,也使得原本穩定的感情生變,讓她不自覺陷入重度憂鬱的情緒,所幸有即時發現前來身心科求診,在接受抗憂鬱藥物與心理治療雙管齊下,逐漸走出情緒低谷

一般來說,某些內外科疾病治療藥物,包括癌症治療藥物,確實有可能會引發病人產生焦慮及憂鬱,例如有些降血壓藥,或是治療發炎類固醇用藥、女性服用的荷爾蒙藥物或避孕藥,其副作用都有可能引發憂鬱情緒。

◆解法2. 注意日照要足夠

臨牀經驗與文獻來看,日照不足確實容易引發憂鬱症復發。這類因爲內外科疾病所引發焦慮、憂鬱情緒或曾有身心科病史的民衆及家屬,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不妨多提醒病人,每天要找機會適度曬點太陽,預防血清素濃度下降與褪黑激素的失衡,進而影響睡眠、飲食和情緒,尤其是過去明顯只要一換季就容易復發的人,補充足夠的日照是不可或缺的天然療法

◆解法3. 正向愉悅的有氧運動

除了適當的藥物治療與足夠的日照之外,病人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更順利解開糾結卡關的情緒問題呢?朱柏全認爲,生活上可多從事一些正向休閒活動和運動,就會有很大的幫助!簡單來說,一般會鼓勵病人要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尤其是有氧運動,可促進大腦分泌讓人心情愉悅的「腦內啡」,以緩解焦慮、降低憂鬱的機率

針對運動的觀念,他也特別提及,「門診常花不少時間跟病人衛教運動的重要,但很多民衆常把運動跟勞動混爲一談,很多去運動的人會認爲自己是被逼的,是爲了健康才被迫去運動,認爲運動是件很累人的任務,也就無法享受運動的當下以及其帶來的正面助益。」

飲食方面,曾有臨牀研究分析發現,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富含的EPA對改善焦慮、憂鬱有正面助益,但補充方式劑量建議還是由專業醫師評估個人狀況後再食用,效果會更好。

適當走出戶外接受日光洗禮調理呼吸,有助舒緩憂鬱沉重的情緒。(示意圖/Shutterstock)

◆解法4. 放鬆的腹部呼吸時間

除了有氧運動之外,腹部呼吸法對改善焦慮、憂鬱也很有幫助。朱柏全表示,「其實腹部呼吸是人類最原始的呼吸方式,是我們剛出生還沒人教就會的呼吸法,只是隨着年紀增長,不知不覺就習慣使用胸腔呼吸,然後緊張的時候就呼吸得更急促,身體跟心理就隨之更爲焦慮緊繃、心跳加速,甚至影響睡眠。

建議每天回到家,不妨給自己一小段時間,搭配喜歡的音樂,靜下心來做點腹部呼吸,讓緊繃了一整天的身心,得到真正放鬆的機會。」

◆解法5. 家人傾聽+正確治療 一旦身旁的家人親友出現這類因疾病引發的焦慮、憂鬱情緒,又該如何協助他們跨越情緒低谷呢?朱柏全提醒,面對這類因爲生病引發情緒低落的病患,身邊的人通常會勸說:「不要想那麼多,你就是因爲想太多才會這樣。」但其實這類的用語對病患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

建議家人親友可先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再進一步關心並瞭解病患出現哪些困擾,可以試着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是因爲睡不好、吃不下或是感覺精神變差、總是提不起勁、心情不好等哪些症狀。

用傾聽了解取代太過主觀的評斷,再陪伴病患回診交由主治醫師診斷,是否爲主線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由醫師建議病患是否該轉診身心科門診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會比家人親友直接建議或試探「你是不是該去看個身心科或精神科?」會更適當,因爲專業醫師的判斷與建議,通常病患的接受度會更高,也才能給予即時且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