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接受意媒採訪:美國不要求任何人在中美間站隊,但應一致行動
(原標題:布林肯接受意媒採訪:美國不要求任何人在中美間站隊,但應一致行動)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地時間29日,正在意大利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意媒採訪時聲稱,美國尊重其他國家各自發展對華關係,不要求任何人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站隊,但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應該保持團結。
據意大利中間派自由主義報紙《共和國報》29日刊發的專訪報道,雙方主要討論了美歐對華關係、對俄關係、巴以問題、敘利亞政治進程及伊核談判等議題。在談及如何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時,布林肯表示,對華關係既重要又複雜,“沒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定義這種關係。
布林肯說,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而言,一方面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是“最重要的國家”,另一方面與中國的關係又是“最複雜的”。美國和歐洲夥伴都認爲,這種關係具有對抗性、競爭性與合作性,沒有一個詞可以定義它。
意大利《共和國報》29日刊發專訪報道
“我們尊重不同國家各自發展不同的對華關係,我們不要求任何人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作出選擇。”布林肯說,“(但)當我們與中國打交道時,無論是作爲對立方、競爭方還是合作伙伴,如果我們一起行動的話,會更有效率。”
在上月中旬的北約峰會上,北約發表聯合公報首次點名中國,聲稱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在隨後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上,中國同樣成了被針對的對象。在布林肯看來,2018年的七國峰會都沒提到過中國,十年前的北約也不會注意到中國,現在這些情況表明,各國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越來越趨於一致,儘管這個過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共和國報》隨後問到,在過去數年,中國一直積極參與意大利的通信行業和港口運營,美國是否認爲“意大利是西方和中國的戰場?”但布林肯並未直接給出回答,轉而稱讚起意大利對華爲參與5G設限的做法。
去年,美國政府持續施壓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拒絕華爲5G設備。10月,意大利前總理孔特領導的政府動用特別審查權對華爲“下手”,否決與華爲簽署5G核心網絡供應協議。
在採訪中,布林肯頗爲讚賞地說,“我們非常感謝意大利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比如拒絕不受信任的供應商參與5G網絡(建設)。”他進一步爲意大利提出建議:當涉及貿易或敏感行業問題時,不應該放低標準,而應當在特別敏感的領域應當築起“一座高牆”,同時推動貿易和投資在其他方面繼續發展。
28日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與布林肯共同出席發佈會(圖自布林肯推特)
在接受意媒採訪前,布林肯28日訪問了梵蒂岡並與教皇方濟各舉行過一場40多分鐘的會談。《共和國報》就此發問稱,美國和梵蒂岡是否會在涉華宗教自由問題上進行合作。布林肯在迴應時同樣沒提到中國,只是表達了對梵蒂岡的支持以及兩國在宗教自由問題上合作的願望。
不過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的描述,布林肯造訪梵蒂岡時可沒這麼“沉默”,他與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及外長加拉格爾進行了會面,他們就所謂的中國“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等內容開展了討論。有分析人士稱,布林肯是想用了一種“微妙”的方式試圖“提醒”梵蒂岡關注中國問題。
專訪中,布林肯還談及了所謂“俄羅斯黑客攻擊”的話題,他表示美國期待與俄羅斯在戰略穩定、軍備控制以及網絡安全領域進行合作,但如果俄羅斯繼續採取“魯莽而侵略性”的行動,美國將作出迴應——“這不是爲了衝突,也不是爲了升級緊張關係,而是爲了捍衛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至於伊核談判,布林肯說各方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是分歧依舊,他認爲“球在伊朗一邊”,尚不清楚伊朗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除意大利外,布林肯此次歐洲之行還訪問了法國和德國,而這距離本月早些時候拜登造訪歐洲剛結束不久。美媒指出,布林肯此行的而目標是要重建美國與歐洲盟友關係的延續,尋求“聯歐抗中”。
在28日的記者會上,迪馬約在發佈會上宣稱,意大利與美國的盟友關係,比與中國的關係“更重要”。
“我們與中國是強有力的貿易伙伴,有着歷史性的關係,但這並不妨礙、也無法同我們與美國的價值觀聯盟相提並論。”迪馬約說。
相關報道:
歐美沒有中美間站隊,美國急眼了,布林肯再急匆匆的訪歐洲4國(來源:original)
烏克蘭拒絕“入坑”、德國記者一通靈魂拷問,布林肯的面子往哪擱?
德國記者對布林肯表示,(西方)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於外部的威脅,而是來自於內部的極端化、民粹化、信息缺失,特別是對美國社會的不信任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很可能非常惱火。
25日,正在歐洲出訪以鞏固美國總統拜登此前訪歐成果的布林肯,纔剛剛喊出團結就是力量的口號,就被現下炙手可熱的盟友烏克蘭啪啪打臉。
當天,烏克蘭採取實際行動,撤銷此前聯署的人權理事會第47屆會議反華共同發言。
烏克蘭“知錯能改”
烏克蘭很難。身處北約與俄羅斯的夾縫中,總免不了有仰人鼻息之處。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爲了擁抱北約,烏克蘭就不得不遠離中國。
於是,逐漸回過勁來的烏克蘭,25日果斷撤銷了之前對西方世界就新疆問題對中國無端發難的附和。
在不久前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加拿大代表40多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前往新疆,調查被指控的所謂“大規模拘押穆斯林”的現象。
但是很快,烏克蘭就意識到其中的不妥。烏外交部24日晚發表聲明,強調烏重視同中國的戰略伙伴關係,重申不干涉中國內政,願繼續奉行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努力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第二天的撤銷,順理成章。
彭博社26日報道,美德正討論幫助烏克蘭新建發電廠,名義是削弱俄羅斯在“北溪-2”項目完工後的地緣政治“收益”。圖源:WSJ
這一轉變,不難理解。中烏之間合作深入廣泛,又沒有結構性的利害衝突。何況,在新疆問題上支持中國的有90多個國家,不僅遠多於西方世界,而且其中還包括海合會等大批中東國家。
對此,中國外交部網站26日特別作出迴應,表示烏方的決定體現了獨立自主和實事求是的精神,符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布林肯德媒前吃癟
也是在25日,布林肯從柏林飛抵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舉行會晤。
在這個他曾經生活過10年的地方,布林肯在會晤後不無激動地表示,美國和法國“抵制中國主導世界秩序”的決心是一致的。在柏林,布林肯也不無誇張地表示,美國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國更好的夥伴和朋友”,彷彿之前對歐洲國家領導人的監聽風波已然不存在似的。
布林肯正在對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梵蒂岡四國進行爲期一週的訪問。鑑於拜登此前剛剛結束以應對中國爲主題的首次出訪,分析普遍認爲布林肯之行是爲了鞏固和落實拜登與歐洲國家達成的相關共識。
然而,在布林肯抵達法國之前,他在德國先迎來了當地電視一臺每日新聞記者的一通“靈魂拷問”:
首先,對於布林肯高調重申的“美國回來了”,拜登政府怎麼保證4年後的美國不會再現一個事事以美國爲優先的民粹政府?如何能讓德國人對此不加疑慮?
其次,美國想緊密捆綁歐洲,以集體強硬的方式對抗中國。德國雖然不否認中國構成了挑戰,但希望儘可能避免與中國發生對抗和衝突。對於美歐在涉華問題上的差異,布林肯怎麼看?
對此,布林肯辯稱沒有覺得德國存在疑慮,而美德的分歧也僅存在於戰術。對於相關追問,他也只是含糊地說共同行動肯定更好。
但德國記者並未被繞暈,而是精確點評道,“可是美國的態度還是‘美國優先’,不是嗎?美國沒有和北約盟國仔細協商就下令從阿富汗撤軍。美國現在還在向歐洲的鋼鐵和鋁製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是另一個例子。”
在布林肯把話題引向意識形態分歧後,德國記者又加以最後“暴擊”——“您的外交政策基於的信念是:自由民主和獨裁專制正處在競爭之中。但是,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於外部的威脅,而是來自於內部的極端化、民粹化、信息缺失,特別是對美國社會的不信任感。”
問題根源在美國內
對於這些問題,布林肯雖巧言善辯,其實並未提供任何實質性答案。
實際上,布林肯不僅沒有正面迴應西方民主本身的痼疾,也沒有找到西方民主危機的真正根源。所謂“中國對西方民主的挑戰”,不過是西方世界爲維繫自身霸權的核心目標而精心編織的一件外套。
布林肯與馬克龍會晤。圖源:Reuters
對此,美國國內有識之士其實很清楚。美國前勞工部部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羅伯特·賴剋日前在英國《衛報》發佈專欄文章,以美國政界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對日本的妖魔化和打壓爲例,指出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賴克警告稱,美國必須反省,不應該妖魔化中國,否則就是在鼓勵偏執、民族主義和仇外心理,這可能會導致更大的軍事支出,並大幅提升軍事衝突的風險。因此,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國內形勢和原始法西斯主義的傾向。
道理如此明顯。身在白宮的拜登,到底是不懂,還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