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沒資格難過

不努力沒資格難過?(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面對連專家無法預測的未來,該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不追求「贏在起跑點」,但希望「願意一直跑」——

本土資深臨牀心理陳品皓,累積十餘年諮商輔導經驗

剖析「如何在挫折中持續努力」的成長型思維學習指南

你的寶貝害怕犯錯,不願去嘗試挑戰嗎?

班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嗎?

家裡孩子因爲人際自信不足,進而影響到自我價值感嗎?

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纔跟得上時代腳步

身爲家長教育工作者,想要孕育下一代的成長心態

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建立心理起跑點,爲孩子創造能夠順應時局優勢

▶你知道,心理起跑點的優勢要怎麼創造與維持嗎?

▶你知道,有效溝通可以幫助孩子跳脫框架,走出負向學習循環嗎?

▶你知道,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韌性強度嗎?

臨牀心理師陳品皓,彙整多年來的兒少諮商輔導經驗,

針對心理起跑點的兩大核心──安全感與自信心,

歸納出強化心理素質的五大重點,搭配具體而豐富的溝通情境案例

幫助孩子變得堅強、不畏懼困難,並勇於接受各種挑戰。

精彩書摘

當孩子長期在學習領域中表現不佳,因而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時,很可能就會落入逃避循環裡;家長對此也覺得束手無策,畢竟孩子都自覺做不到了。這時,我們就落進負向學習循環中(參考下圖),親子雙方都覺得很無力。孩子因爲表現不佳而懷疑自己的能力,這是相當正常的事,我們不用急着催促孩子從挫敗中馬上站起來,孩子仍需要一些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與此同時,家長的陪伴跟引導是很有幫助的事。

學習的負向循環。(圖/親子天下提供)

不少大人看到孩子因爲失敗而低落難過時,可能會忍不住說:「你不努力,所以沒資格難過。」「我早就跟你說了,你現在弄這什麼東西,還好意思哭!」「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類的話語。「不努力,所以沒資格難過」這邏輯乍聽似乎有道理,但事實上根本不通。

任何人不管有沒有努力,遭遇挫敗都會難過。這種難過跟努力無關,而是因爲在乎事情的成敗與評論,是這份在乎的念頭帶來失落與難過,而「努力」是孩子不想再次挫敗而做出的補償。所以「會難過」反映出孩子的在乎,「不想再難過」帶出下一次改進的機會。可惜的是,我們很容易忽略這些情緒所帶來的力量

「不努力,所以沒資格難過」這句話說穿了,其實是在對孩子說:「你沒有按照我的標準(期待)去做,失敗了活該,沒資格討拍。」

大人之所以這麼說,是自己也被孩子不順從的抗拒給傷到了,因此做出反擊;而孩子發現不順從就會被責備,於是他學到的不是承擔責任,而是順從,因爲這樣才能逃避責任

家長若想要陪伴孩子消化這種難過,或許該先好好消化自己內心的情緒,再來引導孩子一起討論。陪伴孩子消化難過時,不用冠冕堂皇或正向積極,只要表達你的理解跟認同就好,可以這樣說:「你會難過是合理的,如果是我,也會難過。我們之所以難過是因爲『在乎』─在乎結果、在乎別人的看法。難過時就好好去消化它。」你別期待孩子聽完同理後能馬上覆原,精神抖擻。消化都需要時間沉澱,靜下來和自己的內在對話

而大人心中往往對孩子的能力有許多懷疑,因此看到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時,心中難免會跟着焦灼。當我們能夠看清楚自己的這些焦慮,並且好好消化它們,纔可能給予孩子邁向成熟、獨立的空間。

(本文摘自《心理韌性》/親子天下)

【作者簡介】

陳品皓

臨牀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執行長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牀組,主修臨牀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社交焦慮症衡鑑與治療。專門提供兒童青少年情緒、人際、學習及行爲等適應問題治療、親職教育與心理衛生議題。着有《青春期免驚》、《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爲什麼要說謊?》、《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情緒×行爲問題》等書。

facebook.com/antisocialphobia

《心理韌性》/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