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好不好 意見多
沈榮裕表示,以廣西爲例,政府更鼓勵外地人到學校經營書店,「廣西師範大學就曾經邀請我去開書店。」但臺灣的書店業者面對蕭條的環境,只能自求多福,「政府應該要有相關政策,像是對房東提出減免地價稅、房屋稅的誘因,讓房東願租給書店業者。又例如大陸營業稅高達13%,但圖書事業都免稅,臺灣營業稅5%,卻不願讓圖書事業減稅。」
根據文化部資料,全臺書店家數逐年遞減,到2018年上半年只剩下2105間書店,數字比前1年同期又減少2%,銷售額也再下滑超過3%。沈榮裕在重慶南路經營天龍書店,一開40多年,見證書街興衰,「看著書街從100多家書店關到現在剩下不到10家,就連當時有37年曆史的金石堂城中店關店,政府好像也沒什麼表示。」
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也曾同時經營7間校園內或校園周邊的書店,近年除了臺大、東海、中研院的書店持續營運,其餘皆不再續約,「我的心得是,學校人數要夠,例如學校裡若只有2000個學生,是撐不起一間書店的。」
陳隆昊也認爲,中國大陸政府有資源扶植校園書店是好事,但臺灣不一定需要照做,「如果條件不夠,爲何非要政府補貼不可?我們有自己的市場環境,時代也在變,買書的管道愈來愈多元,不需要強求每個學校都要有書店。最重要的還是培養閱讀習慣,推廣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