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重複下單風險 大客戶敲門 臺積電28奈米缺爆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圖/達志影像)

先前聯電供應鏈透露,三星爲了搶下CMOS影像感測器(CIS)市佔率,挑戰該領域霸主SONY,因爲SONY找上臺積電代工生產,所以協助聯電P6廠擴產,但後來有消息證實,這起計劃早就告吹,三星沒有花錢投資聯電,聯電也基於風險考量循序漸進擴產,但也顯見該市場需求暴增,供應相當緊繃的現況。市場消息指出,雖然SONY的28奈米大單原本要給臺積電,後來卻告吹,但是在大客戶蘋果急着拉貨下,不得不趕緊找上臺積電。

聯電4月28日宣佈,與多家全球領先的客戶共同攜手,透過全新的雙贏合作模式,擴充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吋廠 Fab 12A P6廠區的產能,總投資金額達1000億元,擴廠計劃預計2023年第二季投入生產。聯電總經理簡山傑則指出,P6擴建計劃以聯電與客戶間產品製程與產能保障的長期相互搭配爲基礎,確保新建的產能可以維持健康的產能利用率。P6廠區將配備28奈米生產機臺,未來可延伸至14奈米的生產,能直接配合客戶未來製程進展的升級需求。

臺積電則是在4月的臨時董事會拍板覈准資本預算28.87億美元、約摺合新臺幣793.925億元,用以擴產28奈米成熟製程產能,將用在擴產南京廠的產能,預估將擴增月產能達4萬片。

臺積電表示,臺灣各廠區的無塵室空間都已滿載,只有南京廠的現有廠房仍有空間,可以直接建置生產線,最終決定在南京廠擴建28奈米成熟製程產能,因應車用晶片在內的強勁需求,並解決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短缺構性問題。

不過,28奈米制程雖然是臺積電創辦人回鍋之後的主要產品,甚至讓臺積電的資本支出擴大,並穩固在28奈米制程的市佔率,至今仍保持龍頭寶座,但也因競爭激烈,導致毛利率低落、產能利用率掉到50~60%。臺積電總裁哲家1月法說指出,28奈米制程2020年比前一年成長一些,但產能利用率低於平均值。但隨着隨着經濟復甦帶動晶片強勁需求,從車用晶片荒到各項家電、面板晶片大缺貨,各大廠商擴產28奈米制程,對於緩解全球晶片荒有正面影響。

據digitimes報導,SONY將CIS訂單委有臺積電代工生產,但早在40奈米制程止步,原本將擴大在28奈米制程合作的計劃已經擱置,主要是SONY的CIS主要客戶華爲遭到美國實體清單、半導體禁令制裁手機事業一蹶不振,2020年9月中旬禁令生效大量拉貨後,該業務表現就出現衝擊

華爲手機銷售遭限制,導致相關鏡頭業者業績受創,如大立光,這也使得SONY原本與臺積電進一步28奈米制程擴大合作的計劃告吹。不過,臺積電28奈米制程客戶則是有聯發科、AMD等客戶迅速補上,臺積電擴產也印證28奈米制程供不應求的狀況。

從SONY的CIS事業部門來看,2020年度的營收1.01兆日圓、年減5.4%,營業利益1,459億日圓、年減38%。展望2021年,雖預估該事業營收能增長,但營業利益仍下滑;不過,在看好CIS後市表現下,包括手機多鏡頭模組、自駕車、物聯網發展可期,預計2022年就能消化完華爲禁令衝擊,3年預計投入7,000億日圓資本支出發展半導體。

至於緊追在後的三星,除了將部分DRAM生產線轉換至生產CIS,影像訊號處理器(ISP)委由聯電代工,近期也與聯電談妥1,000億元包下P6新廠區產能。

雖然市場消息指稱SONY擱置28奈米下單給臺積電,但據《天下雜誌》報導,SONY近期受到蘋果大量下單,委由臺積電生產CIS晶片,需求量高達4萬片晶圓,才讓臺積電有擴產28奈米制程的計劃。

臺積董事長劉德音曾在3月底參加臺灣半導體協會會員大會,會後受訪表示,全球28奈米制程有重複下單(Overbooking)疑慮,實際上供應仍大於需求,卻在4月宣佈於南京12吋晶圓廠擴產,顯然短期需求的確滿載,不得將產能擴張滿足客戶。